飞扬围棋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68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围棋大国手吴清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3 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人问现代武侠小说之父金庸先生:“您最崇拜的人是谁?”提问的人本以为塑造了那么多英雄侠客的金庸老先生不是崇拜小说中的英雄就是崇拜历史上的英雄,谁知道,沉吟许久的金庸先生竟答出了任谁也没有想到的两个人—— 一个是现代围棋大国手吴清源;一个是战国时代曾经陪同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复国”范蠡。对于后者,许多人都知道,也可以理解金庸崇拜他的原因——范蠡的那种大英雄行为的确让人敬佩。帮助君王打天下的谋臣勇士能说出姓名的不计其数,但是如范蠡那般立下的功劳不逊于管仲、乐毅;张良、韩信等,但是一旦功成却带着西施抛弃俗世的高官厚禄,隐居于西子湖畔回归自然,衷情于自己所爱,逃脱了勾践小人的可共患难不可共享受的加害,范蠡的做法的确令人感到可亲可敬可爱可叹可佩。

但是金庸先生首先讲到的却是吴清源,显然,在他的眼里,吴清源先生更不在范蠡之下,虽然一个功劳在复国,一个功劳在以围棋立于世。从宏观的角度看待人世和历史的话——物质的东西永远是过眼烟云,而精神却是永存的。吴清源先生通过围棋所表现出的,他的为人和境界的确不亚于范蠡。这可能是金庸先生之所以敬佩二人的原因吧。

从有了比较细致的关于围棋的记载以来,围棋高手到了天下无敌的程度,则被世人称之为“国手”——在全国数一数二的意思。如果不但围棋水平天下无敌,而且其为人也可堪称楷模,时间长了仍然得到人们的崇敬,就会给他升级为“圣”。从古至今,中国有圣人称呼的仅有两人,一个是“文圣”孔子。二是“武圣”关羽。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初,吴清源于日本接二连三在“十番棋”战中分别战胜了日本当时的一流高手桥本宇太郎、坂田荣男、岩本熏等。1950年2月15日获得了九段头衔,此前,全世界只有日本人藤泽朋斋一位九段。两位九段的“世纪大决战”自然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吴清源和藤泽朋斋的十番争霸于1951年10月20日拉开战幕。吴清源先生自传《以文会友》记载说:

“此次十盘棋或许可以称为‘昭和二十年代最大的争棋’。我于临战前从未有过“必胜不可”、“决不能输”之类的念头。因为我历来认为胜负取决于天运,不过,胜负结果只有神明知晓。我只要在盘上竭尽全力,结果如何,只能听天由命。我想,只要抱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达观信念,就可以保持恒常之心。 1951年10月20日起,我与藤泽九段激战了三天。后来,黑棋终因差一气,仅仅弈至94手时,藤泽便投棋认输了。第二局我执黑棋,在弈出了难以撼动的胜利局面后,竟出现了走棋过分的错误,刹那间,局势被逆转了。第三局我执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取得了平局。第四局我再度执黑失手。至此,十盘胜负的前四周为一胜二败一平,我暂时落后。奇怪的是,到第四局止双方都执黑未胜一局。第五局我执白棋,又对藤泽有利。如果让执黑的藤泽顺利取胜,形势将是一胜三败一平,因此对我来讲,这第五局是至关重大的一局。第五局仍在我熟悉的小石川“红叶”旅馆进行。只见藤泽步步为营,小心谨慎,至第二天封棋时黑棋仍然阵脚不乱,我无隙可乘。战至第三天的傍晚,双方都苦思冥想,陷入酣战之中,不料突然停了电,顿时周围一片昏暗。不过我和藤泽都毫不介意。那阵子供电状况极差,停电是家常便饭。


没想到这第五局即胜负之争的高潮,其后便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从第六局至第十局结束,我势如破竹地获得五连胜,再输一局就将被击退降为“先相先”交手的藤泽九段,在第九局时曾经是胜利在望的局势,可惜由于一大错觉而一蹶不振地败下阵去。最后的第十局是在成田山新胜寺对弈。”

这次十番棋的胜利无可争辩地说明吴清源先生现在独步棋坛,成为世界顶尖高手,台湾棋院邀请他首次来台湾观光并探视老母亲,更打算赠送他“棋圣”的称号。此时的吴清源是自从学习围棋以来最意气风发的时候。但是在1952年8月3日下午2时欢迎和授衔仪开始后,出忽在场的大多数人的料想,吴清源没有接受“棋圣”的头衔,只是接受了“大国手”的称号。吴清源先生认为自己的围棋生涯还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很难保证自己以后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如果以后的比赛成绩不行了,那不是有辱“棋圣”的头衔吗!另外他认为自己的为人也没有到达极点,还有待继续努力。

吴清源有一次和其兄交谈时曾说:擂争十盘战时的对手全是日本棋坛的杰出之士,就棋艺而言,我与他们之间几乎没有差别,我之所以屡屡获胜全在于精神因素。

1935年10月1日,第二天即将开始秋季升段赛,临大战前夜,吴清源备战方针就是又通读了一遍老子《道德经》。足见老庄学说对他的影响之深远。

老庄学说的主旨经吴清源修研归结成与围棋紧密相关的一句话,那就是“平常心”。1965年,日本第4期名人战挑战决赛,林海峰在师傅的教诲下终于脱颖而出取得了向坂田名人挑战的资格,是时,坂田的名声在棋坛上如日中天,决赛第一局林海峰稀里糊涂地败下阵来,当他向师傅清源先生求救时,吴清源根本不讲棋的事,只淡淡地说了三个字:“平常心”。就凭着这三个字,林海峰随后竟不可思意地有如神助,水平超长发挥。曾几何时,坂田荣男先生卧薪尝胆,甚至将吴清源先生少年时代所下的棋都进行了苦心研究,寻找对策,并将中国围棋中善于乱战的棋艺风格加以吸收改造,形成了自己擅长发动突然袭击的特点,喜欢夸张的日本人用“剃刀”来形容他那犀利无比的攻击。林海峰终于顶住了“剃刀”的雪刃,在清源先生的指点下以“平常心”击败了坂田,从而结束了以坂田先生命名的围棋时代。

老庄哲学如何铸成了“平常心”呢?

老子《道德经》主要提倡不断地自我完善,不要勉强行事,就能避免损害,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老子讲:“企者不立”(踮着脚站着不会牢固),“跨者不行”(奔跑的人反而走不了多远)。

老子强调:“自胜者强”(克服自身弱点才是真正的强大),别人战胜不了你,只有自己打倒自己。

老子的名言:

“方而不割”(方正而不要生硬)

“廉而不刿”(有棱角但不露锋芒)

“直而不肆”(正直但不妄为)

“光而不耀”(明亮而不刺人眼目)

无疑是修身养性的准则。做人应该“讲分寸、知进退、明事理”,下棋如果也采取这种态度,自然可以减少失误,减少被否定。

吴清源十分难忘当年每一次的擂争十盘棋,每念及于此,都感慨万分,他把那种赛法比作悬崖上的决斗,要么胜利,要么粉身碎骨。
当人们问及他怎样取得擂争十盘棋的胜利时,他说:“十局战时,胜负对我来说无关紧要。不是想胜就能胜,这就是围棋。因而十局战从一开始我想的就是让自己置身于围棋的流势,任其漂流,不管止于何处。这就是我当时的心情。”

正是这种自然、平常的态度,使得吴清源的棋艺水平达到了一个别人难以企及的境界。棋如其人,试想一个“方、廉、直、光”的人又能做到“不割、不刿、不肆、不耀”,其“棋”势必极其自然流畅,既不故作高深,却又韵味无穷。以至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以无比敬佩的心情这样评价吴清源的棋:“吴清源的棋华丽,给人以飘逸、轻快、舒展、落落大方之感觉,无论进攻、防守、腾挪、收缩都喷放着强烈的艺术美。”

据说吴清源之所以看上林海峰,收他为弟子,并不完全是因为林海峰当年棋艺方面的才华,而是林海峰的名字投了吴清源的缘。吴清源出生时候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的。1952年,吴清源先生第一次见到林海峰,知道了海峰的“峰”字是指海浪而言,就特别喜欢,林海峰的哥哥叫海涛。

林海峰23岁时,成为日本围棋历史上最年轻的“名人”。吴清源先生的围棋生命在林海峰身上得到了延续。“名人”的获得可以说林海峰已经可以出师了,当年老师曾得到的围棋的地位,现在已经传承到林海峰的手里。但是二人的师生情谊远远没有结束,林海峰仍旧把老师置于心中最高的位置上。吴清源先生也仍旧把林海峰看成自己的弟子,在林海峰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与他深沉的关爱。

1988年11月20日,第一届应氏杯半决赛在汉城进行,林海峰遭遇韩国的曹熏铉。有报道写道:第一盘比赛还没有开始,吴清源一大早搬了副棋具坐在了电视机前,随着电视的实况转播自己一一将棋子码到了棋盘上,林海峰的开局不利,吴清源的眉头紧锁,拼命地构思各种变化图,替林海峰寻找转机。中午,曹熏铉的第60步“封棋”,林和曹都退出了对局室去吃饭休息,但是吴清源先生仍旧坐在棋盘前目不转睛地盯住棋盘看,家里人送来了吃的东西,他拒绝了。那一天吴清源先生不吃不喝整整在棋盘前坐了10个小时。局势实在是无法可想了,清源先生才起身离开了棋盘,拉上刚刚从比赛现场失败归来的林海峰往外走,和夫人讲:出去走走。11月底的汉城,寒风刺骨,二人相互搀扶渐行渐远。应昌期是吴清源的老朋友,他出资办“应氏杯”首先是希望中国人把40万美圆争取到手,何尝不是对中国棋手的一点心意。所以,这时林海峰输给了韩国棋手曹熏铉,就不仅仅是一盘棋的胜负,其中还暗含逆拂了应昌期先生的美意。师徒二人此时的心情如初冬的天气一般的萧瑟,宽厚高大的林海峰用他那有力的臂膀半搀半拥着已经满头白发、瘦小的清源先生,互相用心温暖着对方。

1992年4月6日富士通杯世界围棋大赛,林海峰在16强争夺前八名的时候败于聂卫平。这盘棋双方激战多时,直到下午5点林海峰才投子认输结束了战斗。聂、林都说中国话,由于语言没有隔阂,两人复盘研究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晚宴开始聂卫平始离去。林海峰却没有走,还在那里苦思冥想检讨自己失败的原因。吴清源先生也没有出席在晚宴上,悄悄地来到了林海峰的身旁,晚上八点钟了,参加宴会的人们还是没有见到师徒俩,偌大的对局室里灯光昏暗,清源先生不停地讲着什么,林海峰静静地听着。不时有棋子被吴清源先生摆在了棋盘上,寂静的夜晚发出清脆的声响。见到的人感叹:真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啊。

吴清源先生的棋艺,从50年代以后就成了许多人学习和追求的目标。日本某报纸曾经向得过头衔年轻棋手们发问:你最崇拜的棋手?这之中有赵治勋、武宫正树、加藤正夫等等,中国的韩国的更步必说了,他们无不以吴清源先生所下的棋为典范,苦心钻研。清源先生的著作《吴清源对局全集》、《吴清源擂争十盘棋全集》著作成为了许多棋士案头必备的读物。

面对许多“天才”、“鬼才”、“昭和之星”等等的赞誉清源先生从来没有同意过,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个普通的人,不过是比别人多用了功夫罢了。清源先生的学习围棋之路比起现在的著名棋手如:李昌镐、曹熏铉、聂卫平、赵治勋等来说;甚至就是当年和他进行过擂争的那些棋手来说;清源先生的围棋之路走的更艰难,他从八岁时开始接触围棋,几乎就是自己一个人在那里用功。他用手托起沉重的《围棋新报》打谱,中指落下残疾,变弯而不能伸直。东渡到日本,一家三口人的生活重担就压在了他身上。他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围棋水平,不断地在各种比赛中战胜不同的对手,这样才可以保证自己的生活来源。他就是这样始终奋战在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接连不断的棋坛争斗场上。二战爆发,生活颠簸流离,食不果腹,清源先生又是交战国的国民,境遇可想而知。但就是在此种情况下,他一旦拿起了围棋子,胜利的神明就好象站在了他的一边,让他无往而不胜。

他的人生之路虽然充满了坎坷,但是清源先生的胸怀却一点没有受这物质基础的影响,他在钱财等物上的态度每每被人传为美谈。二战烧毁了他交到出版社的书稿,二战结束,还要出他的书,但要他重新拿出书稿。许多棋谱当时仅此一份而毁于战火,责任完全在出版社,就是在这种情势下,吴清源先生没有计较什么,完全凭着自己的记忆和朋友们的个别帮助,重新回忆出多年以前的棋局,保证了书稿的质量,但是等书出版后,稿费并没有多加,根据客观计算,清源先生少要了至少一套别墅的钱。当时二战刚结束,清源先生的日子并不好过,但是对此他并没有过多计较。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2-1-9 17:0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上海世博会纪念馆里面还放着一把金大侠坐过的椅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1-10 09:31 | 只看该作者
好文采呀,这也要整理成书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天外肥羊

是从《中国围棋名手名局赏析》里把文字部分摘发过来的,是武汉科技出版社出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飞扬围棋网 ( 苏ICP备11029047号-1 )

GMT+8, 2024-11-30 05:45 , Processed in 0.144170 second(s), 23 queries .

since 2003飞扬围棋论坛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