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围棋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40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大荒的天空(聂卫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18 04: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大荒这个名词,在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已经为人父母之后多少年,将会退隐到生活的背景去了。
    遥想30年前,这在全国上下是一件最轰动的大事。城里是一些想把儿女等回来的家长;在乡下,是失去了课桌,没有了校园的孩子。北大荒是知识青年最集中的地方之一。现在,当年的家长,已经七八十岁了,他们想起北大荒,是一件往事。但是,在当年的孩子,今天五十上下的人眼中,这是一段不会忘记的历史。这段历史,可能有三五年,也可能有十年以上。问题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在这一段历史中,每个人都有些忘不了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将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或是命运。
    在1994年,上海出版了一本文集《苦难与风流》,这本书的副题是“老三届的道路”。在这本书中,我作为一个“老三届”,一个前北大荒的知识青年,是能从中读到许多别人读不到的东西的。“老三届的人已经到了怀旧的年龄……”书中这样一句话,使人有太多的感慨。下面的一篇文章,就是我写在这本书里的。我将它修改了之后再作为围棋的文化研究的一角,介绍给读者,是因为我始终相信,围棋和别的比赛项目不同的地方幺一,就是它比较能显现人的境界和人的文化素质。人的经历,是和棋的风格,棋的境界有关的。在人的一生中成长的最关键的时刻能有特别的经历,是他的棋力成长的重要的推动力。
    当今的中国棋坛,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棋手,首推聂卫平。目前诸多品评这位棋界奇人的文章,多在赞美聂氏棋风的精妙玄秘。我在观察中国围棋文化时发现,聂卫平的出现,是一种时代的造就,而对其围棋境界的升华起决定作用的背景,是聂经历了上山下乡的历史。
    今后有人写中国当代围棋史的话,一定会将自60年代至90年代的棋手划分为三辈人。第一辈为陈祖德时代,第二代为聂卫平时代,第三辈为“文化大革命”后的棋手。这里不能不指出,陈、聂这两代,其实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而且进入“文化大革命”时,聂与他们的年龄差距并不大。以被下放到北京第三通用机床厂的陈祖德等“七君子”为例,陈祖德最大,“文化大革命”开始时也仅22岁,年纪稍小的4人,曹志林、华以刚、邱鑫和黄德勋其实正好处于“老三届”的年龄段。因此,聂与这些棋手,年龄上应大致上属于同一代人。后来聂在棋艺上超出了这些棋手,便不得不从他们棋艺的发展过程及“怎样度过‘文化大革命’这一段”来思考。同时,聂与其它 “文化大革命”后棋手,年龄最多的也不过大8岁,为什么后来的一时赶不上聂?我认为聂在“文化大革命”的经历是他“人生的厚味”,而其它青年棋手没有,所以棋就显得“薄”了。
    因此,聂卫平的“文化大革命”生涯是大大值得研究的,而他上山下乡,尤其值得思考。其实,聂在黑龙江黑河地区山河农场的日子较其他坚持“八年抗战”或者 “十年抗战”的老知青相差甚远。大致在1972年秋季结束,因此,总计起来,约有两年多些,三年左右。问题是在这三年中,聂在农场很少下棋,他在某个冬天,曾经横穿农场,在另一分场,找到少年时的棋友程晓流下过一局,被传为美谈。其余时间,既无对手可言,也无棋谱可看,而且围棋被看作“四旧”,在农场列入被禁之列,故台湾著名学者沈君山在谈到聂卫平下乡生涯时,说聂将自己的脑子分作左右两半,一半是白棋,一半是黑棋,黑白两种子便在脑子里“打架”。沈君山的话,毕竟有许多艺术色彩在内,我在与聂长谈时,聂也曾说,上山下乡这一段时间,下棋几乎是空白。因此,研究聂卫平的这一段历史几近“玄秘”了。
    我试图从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分析上山下乡对聂卫平的影响。
    第一,聂卫平与陈祖德一辈棋手的比较。
    聂卫平曾经向我谈起过他的棋艺成熟过程,而且特别提到了黑龙江的岁月。
    聂卫平说,“文化大革命”之前,聂与陈祖德等中国一流棋手较量,要差两子。这是一个很大的差距。“文化大革命”中,聂走南闯北,下过一些棋,更多的,是与棋友程晓流关在院里两人下棋。聂评论说,“这难道能使我长棋吗?至多是不荒疏而已。”整个农场阶段,很少下棋,即使下也不是正规的训练。但是,聂卫平在 1972年回到北京,到北京“三通用”,去找那些“落难”的国手下棋,这时奇迹出现了,聂与他们下分先(双方互相轮流先走、也就是平下)棋,这些一流国手中的好几个已难以战胜聂了。甚至聂还会取得4比0或4比1的比分。
    在1966年至1972年这六年中,14岁至20岁的聂卫平是怎样从“让2子”到“分先”呢?聂卫平认为,北大荒的生活是关键。聂卫平说:“我一到黑龙江,就有一种‘天高地阔’的强烈感受。无垠的荒原,无遮无盖的的蓝天,和瑰丽的日出日落景象,给我强烈的震动。当我重新坐在棋盘上的时候,就会感到棋盘更广阔了。” 在其他的场合,我亦看到聂的这一番议论。聂卫平的这种思考,从一个相当水平的棋手来说,是完全可能的,因为棋到了一定水平,已经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境界问题,从自然取得灵感而在棋盘上领会,古已有之。清朝弈林大家施定庵23岁时,偕前辈梁魏今游觊山,梁指山下泉水,教诲施定庵,施大悟,棋立长,能与前辈“分先角胜”。
    同时,也绝不排斥聂在“文化大革命”之中,因父辈受迫害而受到株连,在社会上备受欺凌,感慨殊深,对人的成熟极有关系。问题是,为什么当时棋艺不错的其他棋手不能取得很大的突破,而唯独聂卫平突破了?我与聂卫平交谈之后,认为还因为聂的棋风偏于明棋理的那种。因此,“黑龙江之悟”才对他有巨大的作用。中国的古风,强于中盘扭杀,日本棋风明于棋理。聂的老师雷溥华、过惕生,在老一辈棋手中,受日本影响,是偏于棋理的。与上海当时刘华等人的棋风偏于攻杀不同。因此,在向日本棋手进攻的道路上,兼有棋理明白和攻杀凌厉两个特点的聂,较之从擅长攻杀的旧棋风中刚刚脱胎的新型攻杀棋风的陈祖德等,更为有利些。同时,上一辈的棋手,在1964年及1965年已进入国家队,因此棋风较早地走向成熟,而聂卫平的成熟,恰恰正在动乱的年代,他进入国家集训队是在1973年,因此,黑龙江之行对他的影响,应是正处于相当重要的阶段。
    第二,聂卫平与马晓春、刘小光、江铸久、曹大元和钱宇平等棋手比较。
    我曾先后分别采访过“文化大革命”后这一批中国一流棋手。他们有几个共同点:一、出生在1960年至1966年,基本上是在“文化大革命”前。学棋的时间,大致始于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初期。是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晚期恢复围棋活动的首批成果。其中以1973年前后学棋为最多。据聂卫平评价,这些棋手,在棋上,与超一流棋手没有特别大的差距,真正的差距在很微妙的地方。例如在某个局部变化,双方都已经计算到了,但是在处理上,却没有“超一流”棋手敏锐。很小地方的差别,体现出棋手境界上的差异。这一些棋手,其天资并不会在聂卫平之下,其技术不可谓不精。在北海道长大的农民儿子小林光一在战胜马晓春之后的感想是:“光有高超的棋艺是不够的。”当然,马晓春以后以浙江人特别的韧性战胜了小林光一,但却在李昌镐面前,遇到了以前出现过的麻烦。这是否可以从 “境遇太顺”的角度去理解呢?
    我在研究聂卫平的围棋成长经历时,发现聂卫平以极大的毅力,过了许多“坎”。
    1974年,关西猛将宫本直毅九段率领代表团访华。聂出场四次,前两盘负于苑田勇一七段和村上文祥业余棋手,第三盘才胜了连战连败的久保胜昭二段。当时宫本直毅连胜6场,最后一场聂卫平终于战胜了宫本。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也是第一次战胜了日本九段。在1976年聂卫平战胜藤泽秀行、石田芳夫等当时日本超一流棋手后,曾一度成绩平平。聂在1984年访日比赛败于赵治勋、武宫正树和加藤正夫共5局后,曾反省道,“我输给他们,并不是棋力有差距,而是心理状态有差距。而意识到棋没有差距,就是一个进。相信战胜他们的日期不会远了。”果然,在以后不到3年,聂通过擂台赛上其他国际比赛,将这些日本棋手全赢了。
    为什么同样是“坎”,聂能过而年轻棋手不行呢?聂曾说,这是我比他们多了一段黑龙江农场的经历。聂所在的农场,前身是劳改农场,劳改犯走了后,管教人员将知青也当成了“小劳改犯”。聂有心脏病,从小体育免修,聂在农场受不了强体力劳动,反被斥为“无病呻吟,小病大养”。聂在围棋之路上也路途艰难,障碍重重。因此,聂已经历了人生中的诸多考验,而在那样的条件下,父母无能力帮助他,所以通过考验,作出决断的只能是自己。以后,他在棋盘上遇到的考验,无疑不及他所经历过的。而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方式在生活和棋盘上是相同的。这些在人生经历中所获得的优势体现到棋盘上,才渐渐成了胜率。由于人生体验不可替代,所以,聂卫平能在相当长的时间中(十年左右)称霸中国棋坛,这不是偶然的。

   北大荒的天空(二)

   围棋作为一门艺术,其出现杰出的人才,有其规律性。当年聂卫平的棋友,如今围棋史研究者程晓流曾说,时代的动荡,会促使优秀的棋手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和“文化大革命”后的中国均是这样。程晓流本人亦是“老三界”,他的这个研究结论,是可以成其为一说的。
    在这里要补充的是,围棋手的成熟需要的条件不是只有一个,而是有不少,在很多的条件具备了之后,才会有象聂卫平见到北大荒的天空或施定庵面对山下的泉水这样的“顿悟”的情况。江苏棋手邵震中九段和湖南棋手梁鹤年六段,都有过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但是,不能因为他们没有到达中国围棋的高峰,就说他们在上山下乡中缺乏感悟,或许正因为有了这一段的经历,他们才能到今天的水平。“老三界”在“文化大革命”中颠沛流离到北大荒的共有上百万,绝不是聂能几个人,但是成为棋手的不多。而不是棋手的人,在北大荒的经历中获得的是什么,是由他们自己生活
    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事业中总会有自己缺少的东西,有的是技术,有的是经验,有的是艺术感受力,有的是良好的心境……这时,生活给了你最缺的东西,你就可能补全了一个棋手所需要的条件。你的境界形成就有了基础。
2#
发表于 2008-12-29 15: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2-30 12:11 | 只看该作者
梅花香自苦寒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飞扬围棋网 ( 苏ICP备11029047号-1 )

GMT+8, 2024-11-30 14:29 , Processed in 0.142853 second(s), 21 queries .

since 2003飞扬围棋论坛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