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围棋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aob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新中国围棋资料和图片展览

[复制链接]
46#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23:29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点,两位棋手一边下棋,一边用钢笔记对局。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23:56 | 只看该作者
2

[ 本帖最后由 aob 于 2009-8-27 23:5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09-8-28 00:53 | 只看该作者
回民魏海鸿在20世纪20年代围棋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屡与中日名手对局,成绩斐然。与与顾水如、刘棣怀、陈藻藩并称上海棋界四家。1955年2月,上海文史馆主办了上海围棋友谊赛,比赛分甲、乙、丙三级。甲组第一为魏海鸿所得。后来又和刘棣怀下了一盘棋,已故国手赵之云回忆当时情景。

在我依稀的记忆中,这是个难忘的日子。

    1955年 4月10日,上海文化俱乐部大厅里人头簇簇,聚集着数以百计
的围棋爱好者,他们纷纷前来观看“上海围棋友谊赛”优胜者魏海鸿、刘
棣怀的对局表演,由著名棋手顾水如现场解说。在解放初期,这可算是难
得的围棋盛会。

    就在那一天,我初次见到了被棋界誉为“大将”的刘棣怀先生。此时
他已年近花甲,两鬓稍许斑白,但身体硕壮,显得举止稳重,精神抖擞。
刘先生的棋素来以力量强大闻名,而刘先生其人,似乎在举动之中也给人
一种浑厚充实的力感。

    由布局进入中盘以后,双方争夺加剧,逐渐形成犬牙交错、群龙见首
的格斗局面。刘先生强韧无比的战斗力也渐渐地显示了出来。只见他及时
抓住战机,在对方薄弱处猛烈地一击,一瞬间便占了上风。顿时全场哄动。

    “真不愧是刘大将!”在当时上海棋界,真不知有多少棋迷为刘先生
的棋艺所倾倒,更不用说我们这些初入此道的少年了。

[ 本帖最后由 aob 于 2009-8-28 01:0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09-8-30 11:51 | 只看该作者
新中国老一辈围手顾水如(1892-1971)

上海解放后,水如为上海首届政协特邀代表。陈毅市长常与之对弈,并希望他培养更多的青年棋手。1952年,在上海襄阳公园,让7子与年仅7岁的陈祖德对弈,才到中局,就含笑拍桌而起说:“这个孩子我收下了!”从此,陈祖德在水如指导下,棋艺大进。两年后,让5子与对局,竟不敌,败下阵来。陈祖德成为“‘中国流’布局主要创造者”,被称为“吴清源第二”。
周恩来总理要求水如多多培养围棋高手,为国争光。从此,水如担任上海围棋学校负责人。1960年《围棋》月刊创刊,任副主编。晚年,患肺气肿,思归故土,乃由上海移居松江。许多围棋爱好者向他请教,因家中房小人多,乃至茶室或公共场所设盘指导。直至逝世前3日,尚在对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09-8-30 12:16 | 只看该作者
新中国老一辈围手刘棣怀(1897~1979)




1957年后,连获上海市冠军。1958、1959年全运会均获个人冠军。与北京过惕生并称“南刘北过”。1960年任《围棋》月刊副主编。历任上海文史馆馆员、第一届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棋类协会副主席。著有《怎样下围棋》、《围棋官子常识》与人合著有《围棋布局初步等》。

[ 本帖最后由 aob 于 2009-8-30 12:3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9-8-30 12:58 | 只看该作者
新中国老一辈围手过惕生(1907--1989)

过老是中国棋坛上惟一出自围棋世家的棋手,“南刘北过”曾代表着中国当时围棋的最高水平。1951年冬,过老在李济深家里第一次见到陈毅时,陈老总便握着他的手说:“当年我在皖南打游击时,就听说当地有过氏兄弟,棋艺高强,我差一点要跑到歙县去找你们哪!”谈话之后,他们还过了过招儿,对局结束,“巧”成平局,然而其中的奥妙陈老总一目了然:“你在让我,下次再这样,我可不答应啰!”过老幼承家学,青出于蓝,17岁时即名震皖南。新中国成立后,他的棋艺进入颠峰,多次获全国冠军。1956年受到毛主席、周总理、陈毅副总理的接见。1962年以后,过老悉心于棋艺棋理的研究,培养后学。著名棋手陈祖德、王汝南、华以刚、罗建文、沈果荪等均受过他的指导,棋圣聂卫平是他的入室弟


新中国老一辈国手过旭初(1903——1992)

解放后,过氏兄弟应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的邀请,来北京筹组成立新中国第一个棋社——北京棋艺研究所,公推李济深为名誉社长,黄绍竑为第一任社长,过氏兄弟等五人被聘为围棋指导员。


  从1951年始,过旭初被全国政协文化俱乐部聘请为围棋指导员。1954年过氏兄弟在李济深家中见到了陈毅,从此陈毅和过氏兄弟成了亲密棋友。
他对年轻棋手十分关心,孜孜不倦地培养了一代青年棋手。我国棋圣聂卫平9岁时便成了过旭初的入室弟子,直到14岁的六年间,过旭初从让六子开始,先后和他下了一千多局棋,聂卫平曾在他的著作中写道:“我现在下棋的细腻作风就是那时从过旭初先生那里学来的。”


  过旭初在解放后曾多次与日本友人对弈,在国内及日本围棋界甚有名望。


  多年来,过氏兄弟著有《围棋布局要则》、《围棋名谱精选》、《吴清源围棋全局》、《布局读本》等书,受到广大围棋爱好者的欢迎,为中国围棋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09-8-30 13:14 | 只看该作者
1957年首届全国棋类锦标赛(围棋、象棋)。

王汝南回忆

新中国第一届正式的围棋比赛是在1957年举办的。当时的名称为全国棋类锦标赛(围棋、象棋)。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经过几年的发展,各项事业都出现了喜人的新气象。棋类事业也不例外,围棋这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育项目,在很多地区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5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当时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济深出面发起成立了北京棋社。上海市的陈毅市长也在解放初期及时安排了一些著名老围棋手的生活和工作,使他们有的进了参事室,有的进了文史馆,过上了安定的生活。老棋手们的工作,主要就是继承、研究围棋。1956年,国家把围棋正式列为体育比赛项目,使围棋事业有了经济和组织的保证,是年还举办了全国表演赛,这为举行正式的全国比赛准备了条件。
  1957年首届全国围棋比赛分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参赛单位是一些大城市,其代表有的是推荐出来的,有的是经过比赛选拔出来的。总的来说真实代表了当时各地的最高水平。
  10月20日至10月30日各地棋手在沈阳、西安、武汉和上海四个赛区同时展开角逐。参加沈阳赛区的是东北等地的北方城市代表,计有沈阳、旅大、哈尔滨、呼和浩特、天津、长春、承德、北京八个市;西安赛区有西安、兰州、乌鲁木齐、西宁、开封、郑州、太原、保定八市;武汉赛区有武汉、重庆、成都、南宁、贵阳、昆明、长沙、广州八市;上海赛区参赛城市最多,水平也最高,主要是华东地区的城市,有上海、青岛、济南、南京、合肥、杭州、福州、南昌、温州、常熟等十个市。这三十四个市分布全国各省,每市尽管只有一名选手代表,但作为全国性比赛显然是隆重的。这对全国各地的围棋水平是一次检验,对这项活动的开展更是一次推动。这样大规模的比赛,在中国的历史记载上是没有的,就是从近代到民国期间也未曾有过。过去的比赛大都是局部性的,在军阀、官僚或有钱人的支持下邀请少数人参加。
  各赛区采用单循环方式,录取前两名(上海赛区三名)参加决赛。最后,北京的过惕生、天津的骆子良、开封的刘厚、保定的张库、上海的刘棣怀、南京的陈嘉谋、合肥的黄永吉、重庆的黄乘忱和武汉的刘炳文进入了决赛。
  九名选手于11月7日至17日在上海进行决赛。经过八轮角逐,过惕生以七胜一负的最好成绩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围棋全国冠军。亚军和季军分别是同为六胜二负的陈嘉谋和刘棣怀。刘棣怀本来是夺标的热门人物,过惕生仅有的一负就是输给了刘。但刘因两负,且包括负于陈嘉谋,只好屈居第三。以下依次为黄乘忱、黄永吉、刘炳文。前六名仅黄永吉和刘炳文属青年人,而刘棣怀与黄乘忱都已六十开外了。
  冠军过惕生时年五十一,安徽歙县人。为明末围棋大国手过百龄的后裔。他和亲兄旭初的高超棋艺弈林中尽人皆知。但是在旧中国,围棋这项国粹随国势的衰败濒于死灭,过氏兄弟亦在穷困潦倒中勉强度日。新中国的诞生令他们的艺术青春再度焕发,过惕生在头年还获得了全国围棋表演赛的冠军,之后又在1962年再获全国冠军。此后,过先生以培养青少年为己任。笔者及其他后辈都曾受过他的指点。聂卫平九段幼时也曾跟随过先生学棋多年。
  陈嘉谋是江苏宜兴人,生于1912年。是位力战型的棋手。陈先生也为培养年轻棋手做出了贡献,笔者1961年去南京时也曾受过陈先生的亲切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9:08 | 只看该作者
新中国老一辈国手--------------王幼宸(1892-1984)

朱伟回忆
一般著名棋手的棋艺,五十岁可达到顶峰,以后便走下坡路了。但王老却是个特殊的例外,他到了六十岁,棋艺还在长进,六十至七十岁时一直保持着本人的最好水平,即当时全国第一流水平。一九六二年全国比赛是解放后规模较大的比赛,由于规定按这次比赛的成绩评定段位,所以全国所有名手都报名参加。竞赛组研究后,排出四名种子(出塞分四组,每组一名种子),他们是:王幼宸、陈祖德、黄永吉、董文渊。像名手刘棣怀、过惕生还未排上,可见棋界对王幼宸的评价。

  王老高龄而棋艺不衰,这与他身体特别强健有密切关系。其实他年轻时曾患过肺结核病,身体不算好。中年时曾来上海,常涉足花柳场中,有一次因此得了重病,几乎性命不保。病后决心改除恶习,练拳健身,戒绝烟酒,坚持过有规律的生活,数十年如一日,身体变得特别健壮,这无疑是他长寿的原因。

  王老为人纯朴直率,性格偏执,是个火爆性子。对于与棋手间的摩擦,耿耿于怀,久久不能宽释。但到了晚年,火气渐减,使人益觉其平易可亲。

王老棋风正规,有板有眼,也能战斗,中盘力量稍逊于刘棣怀。当他的实力赶上刘棣怀后,许多高手都觉得王老比刘棣怀更难对付。王老生平最得意的棋是一九六零年第一次中日围棋比赛中,他执黑与濑越宪作名誉九段的一局棋。濑越是日本棋界元老,是吴清源、桥本于太郎两九段的老师。这局棋双方进行了长时间的拉锯战。到收官时,濑越形势占优,但他走了一步随手棋,王老伺机反击,最后赢了一子。那次中日比赛总共下了三十四盘棋,中国棋手仅胜两盘,所以王老的这一胜利是十分贵重的。

  王老生平最痛心的棋是一九六一年第二次中日围棋比赛中与日本女棋手伊藤友惠五段的对局。伊藤是个力战型棋手,擅长攻杀,对此王老很不适应。有几次明明可赢的棋,却翻了船。结果连输了四盘。王老把这次惨败视为生平的奇耻大辱。棋友们常开玩笑说:“要惹王老发脾气容易,你只要当他面提一下伊藤老太太的名字,他老人家便会勃然变色,额上青筋暴突,眼睛里喷出火来!”

[ 本帖最后由 aob 于 2009-9-5 14:5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9:27 | 只看该作者
新中国老一辈国手-------------汪振雄(1902----1960)

汪振雄是广西人,青年时在北京读大学。他寄宿的饭庄附近有一架棋手荟萃的茶馆。于是迷上了围棋,曾受刘棣怀的指导。解放前,他曾来沪以棋会友。一九五四年,汪振雄独身来沪定居,以棋为生,寄寓于棋友林勉家,经常到襄阳公园去弈棋

在棋手中,要数汪文才最佳。他出身世家,受过高等教育。他的气质、修养和谈吐都与一般职业棋手不同。他不计名利,放浪戏谑,嗜酒如命,老棋手们都说他虽是个棋手,但更像个名士。汪公文章写得极好,毛笔字亦属上乘,对诗词有很深造诣。

汪振雄的棋风属“柔软型”,灵活多变,善于腾挪,这与一般喜欢力战、作风刚劲的老棋手迥然不同。陈祖德说:“他好似泥鳅,怎么也抓不住。”但柔软并非软弱。他棋艺高超,功底深厚,在棋坛自成一个流派。不过,当时一些期刊、资料上刊载的汪公对局,几乎都是他的输棋,因为高手都总想刊登自己赢棋的棋谱,只有汪公既不计较输赢,也不计较胜负的名声
一九六零年九月二十五日早晨,汪公在复兴公园茶室与棋友严家骥品茗闲谈,突然觉得头痛欲裂,便唤严去取万金油来搽。严家骥见汪公手指发颤,言语滞塞,觉得情状不妙,便将两椅相并,使汪公仰靠在椅背上。急招另一棋友去叫辆三轮车进公园,将汪公送到南阳医院(现卢湾区中心医院)。抵达医院,汪公又呕吐起来。医生诊断为严重脑溢血,立即进行输液抢救。但终因病情急剧恶化,这位一代名手当晚便溘然逝世。我国围棋界著名老一辈国手的平均寿命在八十岁以上,唯独汪振雄只活了五十八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5#
发表于 2009-9-1 20:2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21: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yanlai77 于 2009-9-1 20:29 发表
楼主辛苦了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15:33 | 只看该作者
解放前后广西围棋,1949年以前,广西的围棋活动主要是在桂林开展。1932年,广西南宁乐群社在南宁市举办了围棋比赛。1936年,广西桂林市的汪振雄参加了上海围棋邀请赛并获得亚军。1938年7月,桂林围棋社成立。1960年,在广西第1届运动会上,围棋被列为比赛项目。1962年2月,广西举行了围棋冠军赛。广西运动员袁兆骥在1962年广西、湖南、河南、广州围棋友谊赛上获冠军。广西运动员黄进先,国家六段棋手,在1962年广西广州青年围棋对抗赛上获冠军,曾进入全国前8名,入选国家队。1963年1月,广西举行中国围棋锦标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19:57 | 只看该作者
解放前后江苏围棋

杨丁回忆

解放前夕和初期南京的两位棋手。一位是范德民,一位是陈嘉谋,行事与任渭南相仿佛,没事就泡茶馆,摆棋摊。
范老与日本的九段棋手桥本宇太郎有过交往。他珍惜的那把签有桥本字样的纸扇不轻易拿出,只有在较大的赛事活动或重要的场合才会使用。这件鲜为人知的事是在1943年,日本当时的一流高手濑越宪作八段、桥本宇太郎七段到中国来下棋周游,二人一度到了南京同范德民下了盘让子棋,根据棋力授予了专业初段证书。这在当时是授予的旧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中的一个段位证书。因为时值汪伪时期,对往事范老颇觉难以启齿,故始终避口不谈这段经历,故知道的人甚少。
范老生活清苦,既无围棋工作者的补贴,又没有其他工作职业,虽有一子却是从姐姐家过继来领养的,其生活完全靠吃老本,加之到范老家下棋的人自觉自愿地交点茶水钱。范老的性格耿直刚烈,在生活上从不希求什么,唯有对围棋的执着追求。因此,他的家里聚集了南京几乎所有的高手,并且全国各地的围棋爱好者只要到南京来必到范老家,像国手黄良玉、九段棋手江铸久等。范老与陈嘉谋均是南京最早的少儿围棋训练班的老教练,但他俩的结局则大相径庭。70年代范老因中风卧床不起,但他用一只仅能活动的手坚持铺盘下棋。这一病4年,范老总觉拖累家许多,其时许多棋手去看望他,但范老感到再也无力对围棋作贡献。
陈嘉谋抗战前夕在上海大学读书,与他的同学余效剪等4人并称为“大厦四杰”。抗战胜利后,陈嘉谋来到南京下了几年棋。解放后任南京二中的历史教师直到82岁老龄病故。其间任教于白下区体校的围棋教练,现在的不少棋手都出于他门下,最后一位关门弟子是女棋手朱文馨二段。50年代的全国围棋锦标赛上,陈嘉谋获得过亚军,冠军是上海刘棣怀。但这次比赛陈嘉谋力克了国手刘棣怀,回来后颇得南京棋界的推崇和领导的重视,以后受聘于江苏省围棋队任教练。在陈老临终前夕,他捐赠了上海《围棋》(现为《新民围棋》)历年的合订本给南京市青少年棋院,这是他走完的最后一步棋。

1958年底,江苏组建围棋队。第一批围棋选手有陈嘉谋、郑怀德、薛仰嵩三人,后有陈锡铭、杭承义等。目前陈嘉谋、郑怀德已作古,薛仰嵩仍健在,已是78岁高龄。
谈及江苏省围棋队,必提江苏棋院郑怀德先生。郑怀德1925年4月生于南京,自小习艺。前文提到的范德民老人即郑怀德的外房表舅。郑怀德从一个茶馆食棋的学童,到鬓发染霜的江苏棋坛泰斗,历经六十余载里程。作为中国围棋的第一代国手,郑怀德先生历任中国围棋集训队教研组组长、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中国围棋协会裁判委员会主任、江苏棋院院长、江苏棋院高级教练等职,为中国围棋的振兴和江苏棋类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做出重大贡献。

1959年,郑怀德作为全省围棋选拔赛的冠军,代表江苏参加了首届全运会。1961年入选国家集训队,成为新中国首批国家队选手,队中有20多名棋手,著名的前辈棋手有“南刘北过”之称的刘棣怀、过惕生,青少年棋手中有出类拔萃的陈祖德、吴淞笙等。在全国比赛中郑怀德两次打进个人前十二名行列。1962年定为四段棋士(最高五段)。1966年1月郑怀德先生因病在南京作了胃切除手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20:22 | 只看该作者
蒋长生与郑怀德(中)、李刚合影

[ 本帖最后由 aob 于 2009-9-2 20:27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20:23 | 只看该作者
1

[ 本帖最后由 aob 于 2009-9-2 20:3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飞扬围棋网 ( 苏ICP备11029047号-1 )

GMT+8, 2024-11-26 19:35 , Processed in 0.137889 second(s), 17 queries .

since 2003飞扬围棋论坛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