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围棋

标题: 1964年《围棋》月刊的一盘棋:中国古棋也有黑棋先走?什么情况? [打印本页]

作者: 榉木    时间: 2018-7-25 10:11
标题: 1964年《围棋》月刊的一盘棋:中国古棋也有黑棋先走?什么情况?
本帖最后由 榉木 于 2018-7-25 10:23 编辑

抽烟宝宝张老师打谱很有品位,所选棋谱也有相当代表性,看张老师的打谱贴,再次让老榉打谱热情燃起。老榉最近玩航模和象棋较多,围棋谱打得少,昨晚就选一局。


偏好老棋谱,文革前的月刊,我只收集了1964、1965两年的,纸张一般,甚至有些粗糙,但印刷质量是相当好,字迹和棋谱都非常清晰,整齐,无任何飞白。棋谱校对也保质保量,几乎没有印刷错误。难怪很多人怀念老物件。老月刊的封面,是最令我点赞,朴素的设计,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令人心中为之一静,仿佛大热天洗了一把冷水脸;老月刊,如同手捧唐宋散文八大家的文章,清新脱俗。而现在的某围棋杂志,从里到外都有一种油腻感。


1964年的月刊,上面有很多古谱讲解连载,分别由崔云趾、王幼宸等老棋手讲解,技术解说部分,干货也不少。


昨天打的这局棋,周东候(黑)---汪汉年。
怎么这局棋是黑棋先走?什么情况?古棋对子局,不都是白棋先走吗?难道这局是让先?古棋让先是黑棋先行吗?


棋具: 最强双元精瓷  +   44*47武夷新榧刻线拼盘  +   栗木扁平型棋笥,很普通的棋具组合,却是我相当喜欢的一套棋具。


[attach]148249[/attach][attach]148250[/attach][attach]148251[/attach][attach]148252[/attach][attach]148253[/attach][attach]148254[/attach][attach]148255[/attach][attach]148256[/attach]



作者: hahei09    时间: 2018-7-25 10:44
说到“油腻感”,我觉得现在围棋天地的张大勇比较接近,有时感觉只是纯粹华丽辞藻堆砌
作者: hahei09    时间: 2018-7-25 10:47
这两张封面,放到八十年代中小学课本中也是完全适用的
作者: 榉木    时间: 2018-7-25 11:15
hahei09 发表于 2018-7-25 10:44
说到“油腻感”,我觉得现在围棋天地的张大勇比较接近,有时感觉只是纯粹华丽辞藻堆砌

的确。之前买过几本张大勇的书,古李十番棋等,文字华丽得有点过了,反而觉得索然无味,真是过犹不及啊。张大勇最好的作品,应该是《百年虎啸》连载,当时读着还不错,文字也有点沧桑感,不哆嗦。后期的作品,越来越华丽,喋喋不休,不想看了

作者: 榉木    时间: 2018-7-25 11:16
本帖最后由 榉木 于 2018-7-25 11:19 编辑
hahei09 发表于 2018-7-25 10:47
这两张封面,放到八十年代中小学课本中也是完全适用的

想起八十年我们的语文、数学、自然等课本,封面和插图相当有设计感,甚至还有油画

[attach]148262[/attach][attach]148263[/attach][attach]148264[/attach]

作者: zyzzhyzzx    时间: 2018-7-25 12:49
曾经看过一篇关于古谱的文章,说是为了迎合现代人的习惯,有些古谱在出版时就把白先黑后改为黑先白后,当然对局者是不会改的。(不是所有的古谱)
作者: zyzzhyzzx    时间: 2018-7-25 13:19
汪汉年的谱,首选太极图
作者: zyzzhyzzx    时间: 2018-7-25 14:00
[attach]148269[/attach]
[attach]148268[/attach]

作者: 静听风雨    时间: 2018-7-25 15:14
为什么到八、九十年代印刷水平反而低了呢?
作者: ILoveBt2    时间: 2018-7-25 15:35
静听风雨 发表于 2018-7-25 15:14
为什么到八、九十年代印刷水平反而低了呢?

因为老师傅文革时都被打倒了,技艺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没有传给新的一代。新一代在计划经济下成才起来,质量意识没有了。设备么过了这么长时间都老旧了,缺乏维护更新。

作者: xchwd    时间: 2018-7-25 16:31
中年不油腻,老了不唠叨,好好下下棋、打打谱,与诸君共勉。
作者: ajiejiejie    时间: 2018-7-25 16:39
本帖最后由 ajiejiejie 于 2018-7-25 16:40 编辑
zyzzhyzzx 发表于 2018-7-25 14:00
程晓流讲解过这局
[attach]148270[/attach]





作者: 十月雨丝    时间: 2018-7-25 17:51
难得一次没见勾画
作者: 榉木    时间: 2018-7-25 18:05
zyzzhyzzx 发表于 2018-7-25 12:49
曾经看过一篇关于古谱的文章,说是为了迎合现代人的习惯,有些古谱在出版时就把白先黑后改为黑先白后,当然 ...

如果真是这样,倒有点弄巧成拙

作者: 榉木    时间: 2018-7-25 18:06
zyzzhyzzx 发表于 2018-7-25 13:19
汪汉年的谱,首选太极图

“汪汉年热血演太极”  这盘棋好,程晓流视频讲解过

作者: 榉木    时间: 2018-7-25 18:10
静听风雨 发表于 2018-7-25 15:14
为什么到八、九十年代印刷水平反而低了呢?

月刊在80年代的前5年还是不错的,擂台赛之前只此一家。后期越来越糟,擂台赛开始后,实际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尤其是1990年,惨不忍睹。估计经费不足,加之被《天地》打压
作者: 榉木    时间: 2018-7-25 18:13
xchwd 发表于 2018-7-25 16:31
中年不油腻,老了不唠叨,好好下下棋、打打谱,与诸君共勉。

估计难。我现在就已经开始油腻了,喜欢吃肉包子,四川回锅肉,红烧肉,不喜欢锻炼养生。

作者: 榉木    时间: 2018-7-25 18:16
ILoveBt2 发表于 2018-7-25 15:35
因为老师傅文革时都被打倒了,技艺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没有传给新的一代。新一代在计划经济下成才起来,质量 ...

文革结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社会上尚有些匠人精神和文化氛围,后来就不一样了

作者: 榉木    时间: 2018-7-25 18:17
ajiejiejie 发表于 2018-7-25 16:39
程晓流讲解过这局

老程这个视频的棋子很不错

作者: 榉木    时间: 2018-7-25 18:17
十月雨丝 发表于 2018-7-25 17:51
难得一次没见勾画

老书,没舍得勾画

作者: zyzzhyzzx    时间: 2018-7-25 20:32
榉木 发表于 2018-7-25 18:10
月刊在80年代的前5年还是不错的,擂台赛之前只此一家。后期越来越糟,擂台赛开始后,实际已经在走下坡路 ...

自己固步自封,不求上进,和天地无关吧。

作者: 烟台    时间: 2018-7-25 21:49
谁知道白先何时变为黑先的?

看到个说法,感觉有点扯淡。大意说是其实一直是黑先的,因为有让子棋的原因,加上印刷版原来不好刻,云云的,所以才印成了白先,这样就只需要制一套版,想想毕升弄的小木块,刻一套总比刻二套省事
作者: 榉木    时间: 2018-7-25 23:39
烟台 发表于 2018-7-25 21:49
谁知道白先何时变为黑先的?

看到个说法,感觉有点扯淡。大意说是其实一直是黑先的,因为有让子棋的原因 ...

找到依据了,确实是白先。月刊上把古棋的黑白交换了,这个有些美中不足

[attach]148274[/attach]

作者: 双节棍1573    时间: 2018-7-26 06:11
从60年到63年月刊上的古谱还是白先。后面才改成了黑先。这个具体原因不清楚
作者: 肥仔胡    时间: 2018-7-26 06:57
这种有违历史的做法很可笑,而且也没有做到位。为了照顾现代人的习惯,他最好把下棋之前放的四个对角星也标上1234,那么图中的黑1应当是黑5才对。
作者: 榉木    时间: 2018-7-26 10:01
肥仔胡 发表于 2018-7-26 06:57
这种有违历史的做法很可笑,而且也没有做到位。为了照顾现代人的习惯,他最好把下棋之前放的四个对角星也标 ...

的确。忠实于历史,爱好者也能一窥当年对局的原貌。互换黑白之后,完全是弄巧成拙。好在后期的月刊改过来了,1982年连载当湖十局的时候,就是白先黑后了,可能对古谱有深入研究的的解说者陈祖德,也对此专门给月刊提出过要求,不要擅自改变黑白,古代围棋规则有其历史合理性

作者: 榉木    时间: 2018-7-26 10:03
双节棍1573 发表于 2018-7-26 06:11
从60年到63年月刊上的古谱还是白先。后面才改成了黑先。这个具体原因不清楚

从月刊卷首引用的文章看,可能和当时的大气候有关,破四旧也是一步步来的。先变黑白顺序,在后面,连月刊都停了

作者: tw3007    时间: 2018-7-27 17:21
榉木 发表于 2018-7-25 11:16
想起八十年我们的语文、数学、自然等课本,封面和插图相当有设计感,甚至还有油画

这个你也有?

作者: 苏州猪哥    时间: 2018-7-27 17:36
文革前的月刊是老古董了值钱
作者: 榉木    时间: 2018-7-27 20:24
tw3007 发表于 2018-7-27 17:21
这个你也有?

这个没有。有兴趣淘两本

作者: 榉木    时间: 2018-7-27 20:26
苏州猪哥 发表于 2018-7-27 17:36
文革前的月刊是老古董了值钱

我倒是想知道1962年的月刊上是否有董文渊的棋谱,那一年董文渊是全国第四名。这位双枪将颇有奇才

作者: 双节棍1573    时间: 2018-7-28 05:14
没有董的棋谱。我手上只缺65年第12期老围棋杂志。但都未见董的棋谱。
作者: 榉木    时间: 2018-7-28 12:59
双节棍1573 发表于 2018-7-28 05:14
没有董的棋谱。我手上只缺65年第12期老围棋杂志。但都未见董的棋谱。

看来董确实不受主流待见,偏偏董还拿了第四名

作者: xchwd    时间: 2018-7-28 15:20
榉木 发表于 2018-7-27 20:26
我倒是想知道1962年的月刊上是否有董文渊的棋谱,那一年董文渊是全国第四名。这位双枪将颇有奇才

月刊不会刊登吧,你想啊,当时董被省体委通报批评,就连报纸都开了天窗。董文渊在棋上是天才,可惜啊。。。其实也不是没人帮过他,前有张澹如,后有余龙贵。

作者: 榉木    时间: 2018-7-28 19:30
xchwd 发表于 2018-7-28 15:20
月刊不会刊登吧,你想啊,当时董被省体委通报批评,就连报纸都开了天窗。董文渊在棋上是天才,可惜啊。。 ...

董文渊分先战胜过顾水如、过惕生,在当年也堪称是围棋国手水平。我视频上看过一局象棋高手讲解,董文渊对阵新锐刘文哲,董连续弃子,构思巧妙,棋力老辣,最后刘文哲认输。这一局相当精彩。

作者: xchwd    时间: 2018-7-28 21:18
榉木 发表于 2018-7-28 19:30
董文渊分先战胜过顾水如、过惕生,在当年也堪称是围棋国手水平。我视频上看过一局象棋高手讲解,董文渊对 ...

那还是董刚放出来路过北京对刘下的其中一局,所以说天才不是常理可以解释的,聂当年还逮机会就找那几位老哥下棋,他在里面能找谁下啊。。。相对而言,董文渊在象棋上成就更高,加上在香港的影响,前些年都还有当年香港的老粉丝在收集他的象棋谱,说是收集了200局,前些天看个帖子说8月份人体要出书了——《双枪将董文渊》。
作者: 榉木    时间: 2018-7-28 21:26
xchwd 发表于 2018-7-28 21:18
那还是董刚放出来路过北京对刘下的其中一局,所以说天才不是常理可以解释的,聂当年还逮机会就找那几位老 ...

如果能出版老董的棋谱,我一定要买一本,尽管我的象棋很菜鸟。董文渊的象棋水平,据象棋界的评论说,绝对是民国前三名的水平,进前三的还有贾题韬。还有一位没说,我猜应该是彭述圣。

作者: xchwd    时间: 2018-7-28 21:27
董文渊五十年代正在当打之年被关了,错过了好几届比赛,不然成绩绝不止第四,到出来时,陈吴等人都起来了,62年算是赶了个晚集。五十年代在象棋上能对他有威胁的也就杨官麟,其他人他都不落下风。
作者: 榉木    时间: 2018-7-28 21:31
xchwd 发表于 2018-7-28 21:27
董文渊五十年代正在当打之年被关了,错过了好几届比赛,不然成绩绝不止第四,到出来时,陈吴等人都起来了, ...

杨官璘崛起之前,董文渊对南北高手,不仅不落下风,甚至还稍占上风。董文渊留下的照片也比较少,比较遗憾。作为棋手,董文渊的棋谱应该被发掘出来,这是近代象棋史上绕不开的一员名将

作者: xchwd    时间: 2018-7-28 21:46
榉木 发表于 2018-7-28 21:26
如果能出版老董的棋谱,我一定要买一本,尽管我的象棋很菜鸟。董文渊的象棋水平,据象棋界的评论说,绝对 ...

象棋界曾有“东谢南黄西彭北张中间周”之说,但东谢北张在棋艺战绩上相对略逊一筹,贾老世外高人,我比较认可“东周南黄西贾北彭”董周伯仲之间,年纪小成名晚,据说他只忌惮“小剃头”林荣兴(周也一样),此外就是五十年代初的杨官麟。

作者: 榉木    时间: 2018-7-28 21:56
xchwd 发表于 2018-7-28 21:46
象棋界曾有“东谢南黄西彭北张中间周”之说,但东谢北张在棋艺战绩上相对略逊一筹,贾老世外高人,我比较 ...

最近我买了一本《贾题韬讲坛经》,倒是不研究佛学,只是想从贾的文字中,去探寻贾题韬强大象棋实力背后的一些东西

作者: 简单玩棋    时间: 2018-7-31 16:03
zyzzhyzzx 发表于 2018-7-25 14:00

张老师,汪汉年的太极图这局很有学习的价值。不正是老榉津津乐道,最爱使用的对角星+天元布局嘛,对手一挂角,我立刻倒垂莲如果和于老师下围棋,老榉只用这招
[attach]148552[/attach]
老榉昨天又用此布局下了几局,胜率很高啊

天元一子,用之得当,伤敌一万
[attach]148553[/attach]


这一局,对手不识倒垂莲,更是很快束手
[attach]148554[/attach]


不少对手都走10位拐,怎么能这样下啊。即便不是倒垂莲,从气合上也不能这么委屈。对手下10位,老榉基本确定能赢下来。对手如果扳,或断,老榉有古谱中学来的各种后招
[attach]148555[/attach]






作者: xchwd    时间: 2018-7-31 19:13
天元一子的视觉冲击力很强,对全局未来作战有利,拿让三子棋来说,古今两种摆法,我一直觉得古人的摆法是对的,现代占三角星,尽管接下来有极大概率依然可以去占天元,还原成摆在天元,但几乎没人会再去下。最近在弈客看了几盘丽拉和直播员的三子棋,丽拉竟然会在占完空角后就在中腹某处下一个,AI是按胜率选点的,即使让子时胜率都在1%左右,但我想它也一样会选个相对高的,不是乱扔的,这好像也说明了中腹在布局阶段的价值,人是因为无力计算、无法量化才放弃了对中腹的探索。
作者: 肥仔胡    时间: 2018-7-31 20:20
如遇尖冲,我直接点三三了。
作者: 花无双    时间: 2018-7-31 22:30
zyzzhyzzx 发表于 2018-7-25 14:00

请问抽烟宝宝,这一局是不是90年在《围棋天地》上程晓流出过细解的

作者: zyzzhyzzx    时间: 2018-7-31 22:39
花无双 发表于 2018-7-31 22:30
请问抽烟宝宝,这一局是不是90年在《围棋天地》上程晓流出过细解的

这个不记得了,程晓流有过一篇《清初著名的十番棋》倒是印象深刻的,徐程十局中的一局。

作者: 花无双    时间: 2018-7-31 22:49
zyzzhyzzx 发表于 2018-7-31 22:39
这个不记得了,程晓流有过一篇《清初著名的十番棋》倒是印象深刻的,徐程十局中的一局。

如果没记错的话,天元局还是分两期上、下讲的

作者: zyzzhyzzx    时间: 2018-7-31 23:02
花无双 发表于 2018-7-31 22:49
如果没记错的话,天元局还是分两期上、下讲的

花老师一说,还想起来有一局,黄龙士和周东侯的,也是分两期细解,和棋那局。

作者: 榉木    时间: 2018-8-3 13:23
xchwd 发表于 2018-7-31 19:13
天元一子的视觉冲击力很强,对全局未来作战有利,拿让三子棋来说,古今两种摆法,我一直觉得古人的摆法是对 ...

我有认为古人三子放一斜线,效率更好,是一种求战的态势。如果先占三个空角,则成日本围棋,上手只要保持先手,可以一个角一个角地收拾下手。




欢迎光临 飞扬围棋 (http://bbs.flygo.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