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围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双节棍157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民国围棋棋手简介

[复制链接]
7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4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志春  文
         金亚贤
金亚贤(1892-1979)北京人,满族。本是医生。少年时期常在海丰轩等地交流。曾受名师汪云峰指教。早年经常与汪云峰、伊耀卿等对局,棋风以攻杀闻名。二十年代成为北京地区名手之一。自三十年代顾水如、刘棣怀、雷溥华、王幼宸相继离开北京,金亚贤和崔云趾就成为北京地区围棋水平最强的棋手。
下图是金亚贤的照片

据严六符《天津早期的围棋活动》一文记载,1926年,段祺瑞脱离政界,回到天津。以顾水如为首的在北京的南北棋手,不少人追随段祺瑞来到天津。顾水如利用段祺瑞的影响,在李律阁、王克敏、李赞侯等人的支持下,选址福禄林大酒店成立天津棋会。棋会成员有金亚贤、骆子良、汪云峰、伊耀卿等,由段祺瑞按月支付薪水。在以后的日子里,棋会一般弈棋活动全在重庆道举行。
1941年8月末,北京举办全市围棋名手比赛大会。先后二十余天,至9月19日结束。参加者有关俊臣、金亚贤、袁兆骥、雷葆申、陈继武、伊耀卿、邵继廉八人参加。结果金亚贤和邵继廉取得了优胜。这个比赛基本上囊括了当时北京大部分围棋高手,所以优胜者相当于北京市围棋的冠军。
1942年,濑越宪作、桥本宇太郎、吴清源访问中国。在南京和上海等地对局。1942年10月17日,吴清源八段让金亚贤三段二子,棋份二三二。结果吴先生以8目胜出。20日,濑越宪作八段让金亚贤三段二子,棋份二三二。结果50岁金亚贤发挥出色,弈和了濑越宪作八段。当时本因坊秀哉已经去世,八段已经是当时棋界最高段位,能跟当时第一高手之一弈和,虽是让子,对当时的中国棋手来讲也是难能可贵的。之后,濑越宪作承认金亚贤有三段水平。
1950年12月3日,过惕生到达北京,和金亚贤进行十局比赛。两人都是三段所以分先对局。开始过惕生先胜2局,但紧接着,金老扳回两局,但后面过惕生再连胜2局,后面的比赛就没有消息了。当时仅43岁的过老,显然在各方面要更全面,但58岁的金老也不是一面倒。
1951年9、10月间,北京举行秋季升段赛。参加者有金亚贤、崔云趾、雷葆申、汪振雄、过惕生五人。每人与其它四人皆弈互先。共下20局。结果优胜者为金、过两三段。各六胜二负。新中国解放初,围棋主要以北京、上海两地的水平最高,所以北京升段赛的优胜,还是有一定含金量的。
1952年北京棋社建立,过惕生、金亚贤、汪振雄、雷葆申等被聘为棋社指导员。
1954年5月,刘棣怀曾应“北京棋艺研究社”之邀,在北京40余天。与在京名手过惕生、金亚贤、崔云趾、雷葆申等互先四局赛。其中刘棣怀和金亚贤对局十分精彩。因为金亚贤的棋风豪迈善战,擅长歼击,与刘棣怀以“治孤”见长的风格不同。棋界传有两句谚语:“一子不舍刘大将,满盘追杀金亚贤。”所以刘、金之战每每现象环生,令人目不暇接。好在双方旗鼓相当,结果双方两胜两负,皆大欢喜。
1956年12月,全国象棋比赛在北京举行,围棋作为表演赛也首次亮相在全国比赛的舞台上。金亚贤也参加了这次比赛,不过最后成绩不详。
1960年6月,日本围棋代表团访问北京。金亚贤先是负于桥本宇太郎九段,第二轮负于濑越宪作。只是这次没有让子,只是被受先。同年8月28日,北京举办北京市棋类锦标赛,至9月14日结束。结果金亚贤获得第一名。
1961年,日本围棋代表团访问北京。金亚贤分先不敌日本业余强豪村上文祥。实际上当时日本的业余强豪,都有职业三四段的水平。69岁的金老在年龄上有较大的劣势,负于对手也是非常正常的。
1962年,70岁的金亚贤参加获全国围棋比赛。预赛被分到第三小组。这个小组是当时四个小组中公认最强的,即有陈祖德、吴淞笙这样的羽翼渐丰的超级新秀,还有黄乘忱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将。个个都不是不容易对付的。前两轮连胜的金老,第三轮就负于陈祖德。好在后面发挥的不错,来了一波5连胜。只是第十轮负于吴淞笙,以9胜的成绩晋升决赛第一组,也就是争夺冠军的组。
决赛共有13人参加,首轮金老就负于过老。过老在预赛中坎坎坷坷,但回到决赛,如有神助。第二轮金老轮空后,然后连胜崔云趾、陈岱、黄永吉,获得三连胜。第6轮不敌刘大将,意料之中。第7轮则战胜郑怀德,第8轮金老连负于董文渊、陈祖德两连负。第10轮击败了吴淞笙,让大家看到了老将的实力。但第11轮负于沈果荪。最后两轮,金老胜了赵之华、但负于了赵之云。以6胜6负的成绩夺得第6名。
1964年,国家体委授予金老四段。随后金老参加了4月末举行的全国比赛。这次比赛要进行20轮的循环赛。这对已经72岁高龄的金老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比赛一开始,金老三连胜,击败了周孝棠、邱鑫和本队的张福田。然而接着却连败于王幼宸、刘棣怀。第6轮在击败杭承义后,第7轮负于本队的崔云趾。第8轮击败邵福棠后,连续输给郑怀德、黄承忱。还好接着金老又连胜魏壮和王兹安,获得两连胜。但第13轮马上又负于姜国震。14轮胜陈锡明后,15轮、16轮又负于袁兆骥、陈嘉谋。还好接下来金老连胜庞凤元、黄成俊、黄进先。但无奈最后一轮负于陈祖德,以11胜9负获得第18名。基本上这次比赛金老的获得连胜后基本上就是连败。而连败后又能连胜,非常有趣。
这次比赛后,金老大致也就退役了。
金亚贤私下里吴淞笙过从甚密,他看病时会抽浓烈的关东烟,用烟斗抽烟叶的那种,据说是接触病人消毒之必须。金亚贤为中国乒乓队顶尖女队员治过疑难杂症,威名大震。所以他开的药方可以在训练局医务处直接报销,这可是非同寻常的待遇。
金亚贤巅峰时代确实有四段水平,目前发现金老棋谱56局,传闻32局。金老共43胜43负1和1不明。胜率48.8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4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节棍1573 于 2023-12-24 10:12 编辑

○濑越宪作八段(让二子)    ●金亚贤三段   
二三二     共205着
和棋  
1942年10月20日
弈于南京中日文化协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4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15、16、17部分上传完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7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幼宸
王幼宸(1892—1984),别名启泰。北京人。幼年从父学弈。青年时期,常去海丰轩去向汪云峰、伊耀卿请教,由于对局态度认真,水平不断提高。
据胡静、胡镕《近代鄂人日记所载围棋资料探微》一文,我们可以看到对王幼宸有以下记载
王幼宸在北京经常参加各种棋会。据许宝蘅民国二年(1913)六月三十日日记记载,王幼宸和王蕴登有过对局。两人当时实力差不多。
王蕴登,字步瀛,号甦锋,无锡人,为著名作家、书法家王西神(蕴章)的弟弟,工诗,中年在北京教育界任职时,和京中名手发起公弈,参加者十二人,蕴登赋长诗《公弈行》以誌其事,载于《小说月报》,可备弈界史料。在此次联棋举行后不久,他们十二人又弈了一局联棋,蕴登又作《后公弈行》的诗篇。后到上海时年已垂暮,但以指导棋遣兴,不受酬金,逝世年约六十。不过王蕴登目前我还没有找到他的棋谱,不知道其具体实力。
1917年以前,王幼宸被让三子战胜高部道平,遂列入北方高手之列。高部当时五段,两人对局应该是高部让王幼宸定三,这样推测当时25岁的王幼宸大至有1级水平。
1928年,王幼宸和吴清源有过对局,执黑负于对手。当时吴先生已经执白击败刘棣怀,水平至少是三段,所以36岁的王幼宸保守推测也有二段水平。
不过后来王幼宸的棋艺有些停滞不前。
1934年,吴清源回到国内,再与王幼宸对弈,当时吴先生已经是五段,已让王幼宸先,不过这局棋双方打挂。五段让先是三段,大致推测此时42岁的王幼宸有三段的水平。
1942年9月,王幼宸执黑击败陈藻藩,当时陈藻藩大致有三段水平,所以王幼宸大致也是三段水平。之后,濑越宪作等人访华,承认50岁的王幼宸有三段水平。
1950年5月,王幼宸因工作南迁至上海。7月至9月间,58岁的王幼宸开始与53岁刘棣怀进行定先十番棋赛。当时王幼宸是三段,刘棣怀是四段,应是王幼宸被让先相先。但他以多年未经常对局,技巧恐有荒疏,退至定先开始番棋。按例一方净胜4局便可以改变双方棋份。十番棋终了,王幼宸6胜4负,未发生升降。
第二次升降十番棋第1局于1950年11月12日进行,刘先生以8子半获胜。后来,王幼宸一波三连胜,将两人棋份改成先相先。当时编写《围棋记录》的胡沛泉称这是1950年度中国围棋界值得特记的大事。番棋还没有结束,后面六局先相先的对局,王幼宸取得3胜1和2负的成绩,稍占上风。
1951年4月22日,上海组织春季升段赛,由刘棣怀、王幼宸、过惕生、胡沛泉、王志贤五人参加。
比赛进行了不久,过惕生即赴北京,协商北京棋艺研究社成立的事宜。后面的比赛都没有参加。这样原定要下20局的比赛,缩短为18局。王幼宸以7胜1负,总分635分 ,获得了这次胜段赛的第一位。
1951年7月15日,秋季升段开始。由刘棣怀、王幼宸、胡沛泉、王志贤四人参加。同年9月2日,59岁的王幼宸以2子的优势击败王志贤。总得分从而达到500分,通算第一次大比赛,共得1135分,平均每局81.07分,达到升段标准。由三段晋升至四段。
1951年9月9日,刚刚成为新四段的王幼宸和刘棣怀不免要较量了一番。此局由王幼宸执黑,149手宣布打挂。同月16日,继续至终局,王幼宸携刚成为四段之勇,以3子的优势击败刘棣怀。为自己在升段赛的表现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自此王老在上海成名,他也达到其年轻时都达不到的高度。很多棋手都感觉他比刘老还难对付。
1951年11月至1952年3月,刘棣怀和王幼宸举行分先升降十番棋,前6局刘棣怀5胜1负,将王幼宸降级至先相先。后面4局先相先,王幼宸也只是获得1局胜利。2胜8负结束了本次十番棋。虽然,本次番棋王幼宸落败,但大家公认王幼宸是刘棣怀在上海地区的劲敌之一。
1952年,王幼宸在襄阳公园向刘棣怀挑战,这天王老发挥极佳,大胜刘老,这样的对局在当时极多,双方在多数时间内旗鼓相当。
1955年上海举行胜拔败退战,由刘棣怀、王幼宸、曹均石、林勉、汪振雄、王志贤六人参加甲组比赛。胜拔败退战类似于擂台赛,获胜的人留在擂台上,失败的人下台,换另一人上台挑战。刘棣怀首场击败曹均石后,第2场就负于王幼宸,被打下擂台。55年胜拔败退战的冠军是何人最后不详,但是可见当时62岁王老的实力,在上海乃至全国都属于一流。
1957年8月8日开始,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市围棋比赛。其中最精彩的一局,当是王幼宸对刘棣怀的比赛,最后65岁的王老因时间不足负于60刘棣怀。刘棣怀也因此获得冠军,同时也获得参加当年全国围棋比赛的名额。
1958年,上海开始全市象棋、围棋比赛,最终刘棣怀和王幼宸获得冠亚军,两人双双获得了参加1958年全国围棋比赛扬州赛区的的资格。由于当年比赛扬州赛区是四个赛区中实力最强的一个赛区,所以这个赛区前三名晋级。最后,刘棣怀、王幼宸和黄永吉晋级到最后的决赛阶段比赛中。
1958年围棋决赛阶段的比赛在广州举行。第1轮,王幼宸就击败夺冠大热刘棣怀,由于当时同名次之间比互相的胜负关系,说以这一局,等于王老领先刘老两局。   
至第6轮后,王幼宸4胜1和(有1轮轮空),积分9分,刘棣怀5胜1负,积分10分。过惕生6战全胜,积分12分。但因为比赛是9轮,每轮都有一人轮空,第7轮过惕生轮空,刘棣怀会在第9轮,也就是最后一轮轮空。也就是王幼宸还有三局,如果能三战全胜就能反超过老,获得冠军。不过,王幼宸这轮一招不慎负于郑定远,夺冠瞬间成为泡影。后面虽然如愿击败黄永吉和过老,但也仅以1分之差,落后于刘棣怀,获得亚军。不能不说是造化弄人,王老是有冠军的实力,但运气稍差。
1959年5月上海市举办第三次围棋比赛,刘棣怀没有参加。比赛先进行了预赛的两个组的比赛,王幼宸与邱百明、方翔九、俞螽、朱子照、陈家方、丁杰、赵之华、曹钦深、金继明、徐师复分在了第一组。推测每组前四进入最后决赛,王老轻松晋级决赛后,以7连胜获得冠军,魏海鸿第二、赵之华第三。以67岁高龄,首次获得得上海市围棋比赛冠军,难能可贵。
1960年6月,以濑越宪作名誉九段为首的日本围棋代表团访问中国,团员有桥本宇太郎、坂田荣男等人。这样的阵容我方当时难以抵挡,全部30局对局中,中国棋手仅仅取得2胜1和26负1未终局的成绩。其中的两胜,就有68岁的王老,在让先的情况下击败了濑越宪作名誉九段,实属于难能可贵。此可以视作,王老生平代表作。
1960年10月,王老参加了全国围棋比赛,比赛要进行16轮单循环。开始前3轮王老顺利连胜。第4轮王老负于过老,大约第6、7轮又连输给黄永吉、刘棣怀。好在第8、9轮连胜。第10轮,王老的对手是陈祖德。此时陈祖德己七胜二负,而王老已经是六胜三负,上海队最大的对手,黄永吉当时是八胜一负,领先众人。这样,据陈祖德《超越自我》记载王老和陈祖德赛前私下里有了一番让棋的谈话。不过当天陈祖德下的不好,王老应该生气了,可能心想这样输太丢份,才真下的。而幡然醒悟的陈祖德准备全力以赴时,因为前面劣势太大,最终以1子负于王老。如果陈祖德获胜,第11轮黄永吉还是正常负齐曾矩,那陈祖德和黄永吉两人就同分了,虽然陈祖德因为负于黄永吉,还是排名在黄永吉之后,但还有5轮的情况下,面对只要稍有失误就会让出全国冠军的压力,这样会对黄永吉的危胁更大。第10轮失利后,陈祖德、王老都是七胜三负,而黄永吉当天获胜,为九胜一负,两人都负于过黄永吉,在还有6轮的情况下,等同于两人都同时落后于黄永吉三局,夺冠的机会都非常渺茫了。后面王老全胜,再次获得全国比赛第二名。
1961年9月,日本代表访问中国。代表团有曲励起八段、小山靖男七段、伊藤友惠五段,还有两位当时日本业余棋界高手菊池康郎和安藤英雄。我方提出全部分先,而且还要连下数局。王幼宸的对手是的女棋手伊藤友惠五段,时年54岁,以攻杀凌厉而著称,69岁的王老颇不适应,几度有获胜的机会都失去了。伊藤友惠后来越下越顺,居然八连胜,结束本次访华比赛。客观的说当年中国棋手一方明显是青黄不接,69的王老,和当年只有17岁的陈祖德,都不在巅峰时期,加之分先连弈数局,落后的一方心理压力更大,造成惨败,固然有必然的一面,也有其偶然的一面。伊藤友惠五段也成了王老的禁忌,不能在他的面前提起。
1961年年底至1962年初,王老参加上海市冠军赛决赛阶段的比赛。期间击败了陈定乾、陈华钦、殷鑫培、陈祖德等人,负于魏海鸿,70岁的王老再次夺得上海市冠军。
1962年11月,当年同为70岁的金亚贤和王幼宸参加了全国围棋比赛,是全场最大的棋手之一。王幼宸被分在了第二组。本来小组出线没有什么问题,开局两连胜的第3轮王老不敌年轻的黄良玉,爆出了不小的冷门。然后第8轮王老又不敌薛仰嵩,这样就不得不最后一轮和崔云趾鏖战,但是遗憾落败,以小组第4无缘最后决赛。后来在决赛第二组,王老获得了这个组的冠军,不过第二组冠军,只是全部比赛第14名而已。
1964年,王老被评定为四段祺手。
同年,王幼宸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全国围棋比赛,与金亚贤再次刷新了参加全国比赛最年长的记录。72岁能在全国围棋最高的舞台上竞争,这在现在是不能想象的。前5轮王老全胜。随着,赛程的进行,后面基本上王老胜负各半。最终以24分,获得第8名,成绩虽不是如何惊人,如此高龄,仍能在56位高手中取得全国前十,实在不易。
后来,基本上王老就处于退役的情况下。1980年王老还参加了上海市老同志围棋比赛,真是下了一辈子棋。
王幼宸和刘棣怀等人关系一直不错,但与顾水如交恶。因为王幼宸晋升四段之后,顾水如给当时胡沛泉写了封信,后来胡沛泉将信发表在《围棋记录》中。

  

顾水如在信中称:“……鄙人在三十二年前(1919年)日本人本因坊秀哉来华曾以四段相赠,但生平从未用此名义。贵《记录》论及鄙人往往冠以四段荣位,获诵之余,殊称愧汗。务请以后述及鄙人迳称某某,勿以此相称。……”。说是“愧汗”,但明眼人一看就清楚他是以自己的四段是本因坊秀哉所赠,且是在三十二年前,资格比别人老,不愿意他人与其并称,更显然不愿意与王幼宸并称四段。据赵之云先生的文章中记载,王幼宸见到这封信后数次找顾水如,要番棋争胜,但都被拒绝了,从此两人从此交恶。
据朱伟先生的《上海滩棋人棋事》中讲,五十年代,顾水如在襄阳公园出售指导券,收入不错。王老也仿效印制黄色的指导券出售,由于利害关系而产生了矛盾。两人日后的严重不和,似种因于此。
1956年9月4日在上海《新闻日报》上刊出一篇介绍顾水如的文章,文中说顾老是吴清源的干爹和老师,亲手教他学棋两年多。王老见后大怒,认为此文出自顾老自述,与事实不符,尤其是说顾水如是吴清源老师这一点。因为当年北方老棋手与吴清源下指导棋较多的是汪云峰、刘棣怀、雷溥华等人,如果顾水如可算老师,他们也都是吴清源的老师了。因此,王幼宸立即将剪报寄给在日本的吴清源九段。吴清源收到王幼宸信后,写了一封措辞很客气的回信,信中大意是说,过去少年时,承蒙许多前辈的指点,饮水思源,是不敢忘记的。随信还寄赠《吴清源全集》两卷。后来,吴清源曾出多种传记和回忆录,都未提到顾水如是他老师。
  

于是王幼宸和顾水如的关系就越来越远,几乎见不到两人一起的报道。
王幼宸也很注重新一代棋手的培养,许多棋手都收到了他的指点。王老高龄而棋艺不衰,这与他身体特别强健有密切关系。其实他中年生了一次重病,几乎性命不保。后决心练拳健身,戒绝烟酒,坚持过有规律的生活,数十年如一日,身体变得特别健壮,这无疑是他取得围棋进步的原因。目前收集到王老的棋谱共185局,传闻对局52局。王老的成绩是123胜96负6和1打挂11不明,胜率51.89%。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7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幼宸     ○濑越宪作名誉九段         
让先      共260着
黑胜1子  
1960年6月14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7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陶审安
陶审安(1894-1926),名审安,字鸿翔。上海浦东人。平时靠专研棋谱自学成材。民国初期他与张澹如、王子晏等人友善,互研究棋艺。曾经被誉为是有前途的青年高手,  
1920年,陶审安和王子晏对局5局,3胜2负稍占上风。当时王子晏是1级,所以陶审安的水平也大致是1级。
    1921年铃木为次郎访华,让陶审安三子。当时铃木为次郎是六段,推测当时陶审安为初段至1级水平。后来陶审安对铃木为次郎奉为师长,两人常书信往来,又与其讨论了《新围棋十诀》的内容。
同年,高部道平五段也让陶审安三子,不过和铃木的对局一样,这些对局都没有记载胜负。
本年,陶审安和王子晏对局4局,双方2胜2负。
1922年,陶审安和王子晏对局6局,陶审安2胜4负稍落于下风。
    1923年,陶审安与王子晏开始了近三年多的通信围棋,一时传为佳话。除此局之外,本年两人还有3局对局,陶审安1胜2负,稍稍落后。
1924年,陶审安和王子晏有过1局对局,陶审安负。此时王子晏保守估计也有初段水平,所以陶审安水平也大致也是初段。可惜上述这些对王子晏的对局大部分都笔者还没有找到。
1925年,陶审安和魏海鸿有过对局,两人弈和。
1926年4月19日,陶审安还和潘郎东等人进行了联棋对局。但本年患上痢疾去世。
陶审安擅长写作,通日语。日本棋院曾授予三段证书,巅峰时期应有三段水平。曾以“东篱居士”的笔名介绍中日棋人棋事。编译了《东瀛围棋精华》和《围棋神髓》等著作。
目前发现陶审安8局棋谱,1胜1和6不明,胜率12.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7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承忱
黄乘忱(1895-1975)北京人。新中国建立以前以弈棋为生。
1935年黄乘忱和雕希文有过对局,两人一胜一负。雕希文生平不详。
1936年,黄乘忱和赵怀芝分先对局,赵怀芝当时被刘棣怀让二子,当时刘棣怀是三段,赵怀芝的水平大致是1级,所以大致推测黄承忱当时也是1级的水平。  
抗战时期,黄乘忱入四川,抗战胜利后,曾坐镇四川“世镇斋围棋茶座”。1948年在重庆编译了《中国围棋会重庆分会丛书》。
1957年,黄乘忱参加了当年全国围棋比赛武汉赛区的预赛。在首轮黄乘忱击败广东老将卢作尧。最后和刘炳文一起在本赛区出线。看来从1936年后,黄乘忱的围棋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
1957年全国比赛决赛阶段的比赛在上海进行。前两轮黄承忱连续击败了骆子良、刘厚。第3轮不敌刘棣怀,属于正常。第4轮击败刘炳文后,第5轮负于过惕生。第6轮击败张库之后,遗憾的负于了当届状态正佳的陈嘉谋。第8轮轮空后,最后一轮和黄永吉相遇,最终击败黄永吉。黄乘忱和黄永吉虽然两人积分相同,但由于黄乘忱击败过黄永吉,所以最终黄乘忱获得了第四名。
1958年黄乘忱参加了全国围棋比赛广州围棋赛区的比赛。除了负于郑定远外,余下全部获胜,晋升至决赛阶段的比赛中。
决赛中,首轮黄乘忱轮空,第2轮,黄乘忱击败了郑定远,算是为小组赛的失利而“复仇”。然后,第3轮黄乘忱再次击败黄永吉。但是第4、5、6轮,黄承忱连续负于过惕生、刘棣怀、王幼宸。好在第7轮黄乘忱击败张库。但第8轮不敌双枪将庞凤元。最后一轮击败刘厚,以四胜的成绩,位列全国比赛第五名。
1959年1月,四川省举行棋类比赛。结果黄承忱获得围棋冠军。这样黄乘忱代表四川参加第一届全运会的棋类比赛。
    全运会中,黄承忱在小组赛中获得第一,晋升至决赛中。决赛中黄承忱前两轮皆胜。第3轮负于陈岱。第4轮击败了刘棣怀,客观的说,1959年是刘棣怀的巅峰之年,黄承忱能击败刘老,也证明了他自身的实力十分的强大。虽然第5轮,黄承忱不敌邵福棠,但紧接着第6轮黄承忱又和过惕生弈和,在那个时代,让“南刘北过”都没有占到便宜的棋手,实属于不易。最后一轮,黄承忱不敌黄永吉,获得全运会第四名。
1960年,黄承忱参加了当年的全国比赛,第二轮不敌陈祖德,第6轮不敌刘棣怀,第15轮击败了过惕生,获得了第七名,基本上是正常发挥水平。
1962年黄承忱被分在了全国比赛的第三组,这个组是公认实力最强的小组。一共12人的小组,最后晋级至决赛第一组的棋手就有5人。所以黄承忱的成绩不佳,最后被分到了决赛第三组,成绩不详。可以说这次分组对黄承忱非常不利,要不然后面的名次也许会更高一些。
1964年,国家体委授予黄承忱三段的称号。
同年4月,黄承忱率领四川队参加全国围棋比赛。首轮获胜后,第2轮不敌王幼宸。接着,黄承忱击败黄汝平,弈和崔云趾,又取胜黄承俊和黄永吉。但又连败于黄良玉和张福田。马上又连胜姜英威和金亚贤。接着负于姜国震,弈和朱金兆。马上又不敌齐曾矩和黄进先。之后击败邱礼嘉,但马上负于王兹安。然后击败孙义章、杭承义两连胜,但最后两轮又负于袁兆骥和翟燕生,最终排名在25名。
黄承忱擅长中盘战斗。身后育有一女。目前发现黄承忱的棋谱33局,传闻对局37局。黄承忱34胜30负4和2不明,胜率48.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7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承忱       ○刘棣怀  
分先黑出二子半    共228着黑胜二子   
1929年9月23日弈于北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陶审安
陶审安(1894-1926),名审安,字鸿翔。上海浦东人。平时靠专研棋谱自学成材。民国初期他与张澹如、王子晏等人友善,互研究棋艺。曾经被誉为是有前途的青年高手,  
1920年,陶审安和王子晏对局5局,3胜2负稍占上风。当时王子晏是1级,所以推测陶审安的水平也大致是1级。
    1921年铃木为次郎访华,让陶审安三子。当时铃木为次郎是六段,推测当时陶审安为初段至1级水平。后来陶审安对铃木为次郎奉为师长,两人常书信往来,又与其讨论了《新围棋十诀》的内容。
同年,高部道平五段也让陶审安三子,不过和铃木的对局一样,这些对局都没有记载胜负。
本年,陶审安和王子晏对局4局,双方2胜2负。
1922年,陶审安和王子晏对局6局,陶审安2胜4负稍落于下风。
    1923年,陶审安与王子晏开始了近三年多的通信围棋,一时传为佳话。除此局之外,本年两人还有3局对局,陶审安1胜2负,稍稍落后。
1924年,陶审安和王子晏有过1局对局,陶审安负。此时王子晏保守估计也有初段水平,所以陶审安水平也大致也是初段。可惜上述这些对王子晏的对局大部分都笔者还没有找到。
1925年,陶审安和魏海鸿有过对局,两人弈和。
1926年4月19日,陶审安还和潘郎东等人进行了联棋对局。但本年患上痢疾去世。
陶审安擅长写作,通日语。日本棋院曾授予三段证书。曾以“东篱居士”的笔名介绍中日棋人棋事。编译了《东瀛围棋精华》和《围棋神髓》等著作。
目前发现陶审安8局棋谱,1胜1和6不明,胜率12.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承忱
黄乘忱(1895-1975)北京人。新中国建立以前以弈棋为生。
1935年黄乘忱和雕希文有过对局,两人一胜一负。雕希文生平不详。
1936年,黄乘忱和赵怀芝分先对局,赵怀芝当时被刘棣怀让二子,当时刘棣怀是三段,赵怀芝的水平大致是1级,所以大致推测黄承忱当时也是1级的水平。  
抗战时期,黄乘忱入四川,抗战胜利后,曾坐镇四川“世镇斋围棋茶座”。1948年在重庆编译了《中国围棋会重庆分会丛书》。
1957年,黄乘忱参加了当年全国围棋比赛武汉赛区的预赛。在首轮黄乘忱击败广东老将卢作尧。最后和刘炳文一起在本赛区出线。看来从1936年后,黄乘忱的围棋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
1957年全国比赛决赛阶段的比赛在上海进行。前两轮黄承忱连续击败了骆子良、刘厚。第3轮不敌刘棣怀,属于正常。第4轮击败刘炳文后,第5轮负于过惕生。第6轮击败张库之后,遗憾的负于了当届状态正佳的陈嘉谋。第8轮轮空后,最后一轮和黄永吉相遇,最终击败黄永吉。黄乘忱和黄永吉虽然两人积分相同,但由于黄乘忱击败过黄永吉,所以最终黄乘忱获得了第四名。
1958年黄乘忱参加了全国围棋比赛广州围棋赛区的比赛。除了负于郑定远外,余下全部获胜,晋升至决赛阶段的比赛中。
决赛中,首轮黄乘忱轮空,第2轮,黄乘忱击败了郑定远,算是为小组赛的失利而“复仇”。然后,第3轮黄乘忱再次击败黄永吉。但是第4、5、6轮,黄承忱连续负于过惕生、刘棣怀、王幼宸。好在第7轮黄乘忱击败张库。但第8轮不敌双枪将庞凤元。最后一轮击败刘厚,以四胜的成绩,位列全国比赛第五名。
1959年1月,四川省举行棋类比赛。结果黄承忱获得围棋冠军。这样黄乘忱代表四川参加第一届全运会的棋类比赛。
    全运会中,黄承忱在小组赛中获得第一,晋升至决赛中。决赛中黄承忱前两轮皆胜。第3轮负于陈岱。第4轮击败了刘棣怀,客观的说,1959年是刘棣怀的巅峰之年,黄承忱能击败刘老,也证明了他自身的实力十分的强大。虽然第5轮,黄承忱不敌邵福棠,但紧接着第6轮黄承忱又和过惕生弈和,在那个时代,让“南刘北过”都没有占到便宜的棋手,实属于不易。最后一轮,黄承忱不敌黄永吉,获得全运会第四名。
1960年,黄承忱参加了当年的全国比赛,第二轮不敌陈祖德,第6轮不敌刘棣怀,第15轮击败了过惕生,获得了第七名,基本上是正常发挥水平。
1962年黄承忱被分在了全国比赛的第三组,这个组是公认实力最强的小组。一共12人的小组,最后晋级至决赛第一组的棋手就有5人。所以黄承忱的成绩不佳,最后被分到了决赛第三组,成绩不详。可以说这次分组对黄承忱非常不利,要不然后面的名次也许会更高一些。
1964年,国家体委授予黄承忱三段的称号。
同年4月,黄承忱率领四川队参加全国围棋比赛。首轮获胜后,第2轮不敌王幼宸。接着,黄承忱击败黄汝平,弈和崔云趾,又取胜黄承俊和黄永吉。但又连败于黄良玉和张福田。马上又连胜姜英威和金亚贤。接着负于姜国震,弈和朱金兆。马上又不敌齐曾矩和黄进先。之后击败邱礼嘉,但马上负于王兹安。然后击败孙义章、杭承义两连胜,但最后两轮又负于袁兆骥和翟燕生,最终排名在25名。
黄承忱擅长中盘战斗。目前发现黄承忱的棋谱33局,传闻对局37局。黄承忱34胜30负4和2不明,胜率48.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何礼士 发表于 2024-3-10 21:35
双老师努力不懈,令人钦敬。

谢谢您的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24-3-16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志贤,江苏江阴人。1930年前于江阴任小学教员、印书馆职员、报馆记者等。来沪后任律师事务所职员、钱庄职员。在生报开辟围棋专栏编辑。 1955年翻译了吴清源的《先手优势布局法》等围棋书籍。
下图是王志贤和刘棣怀、王幼宸的照片,此时为1963年元旦


王志贤目前发现最早的棋谱是1935年8月6日,有一位叫吴颂尧的棋友要离开上海。众人依依惜别,于是众人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饯别联棋。由王志贤、沈伯乐、张恒甫、陶际云、陶笑舫、陈啸尹、黄景吕、杨寿生、杨家齐组成为一方执黑,吴颂尧自己一方执白。此局胜负不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加深了众人的友情。
1937年4月,顾水如让王志贤二子,并或胜。两人棋份不详,估计是顾水如让王志贤先二先。当时顾水如的棋力在三至四段之间,如此推测,当时王志贤大致有专业初段至1级的水平。
1948年10月开始至1949年正月。在历时近3个月的过程中,刘棣怀与王志贤进行了升降六番棋。棋份由刘棣怀让王志贤二先二。结果王志贤4胜2负击败了刘棣怀,晋升至先二先。当是刘棣怀是四段水平,此时王志贤的水平正式成为初段。后来,因为王志贤的年龄日增,他也就定格在这个水平上。
1951年,上海举办的两次大比赛(即升段赛),他和刘棣怀、过惕生、胡沛泉、王幼宸参加了这次比赛,但是王志贤的实力和年龄在这些棋手面前都不占优势,所以都没有获得什么好的成绩。
1952年,胡沛泉和王志贤发起升降十番棋,由胡沛泉让王志贤先。不过由于资料有限,只是知道前两局都是胡沛泉获胜,后面比赛究竟是什么结果,就不得而知了。
1954年,王志贤参加了上海胜拔败退战,这是个类似于擂台赛赛制的比赛,结果在第三局,王志贤不敌董文渊。
1956年时,王志贤还让过王家梁二子,并获胜。后面就没有收集到王志贤的消息了。
王志贤先生非常擅长收集围棋旧谱,对旧谱的收集煞费苦心。上世纪三十年代时,他公余之暇,时常到各旧书坊内收集旧谱,凡见自己没有的书籍,必定收留。上海没有的棋书,他就去外地收集。收到的棋谱,也做了校对工作,填补缺页,修改错字。著名棋史家徐润周称赞他是古人的功臣。
王志贤先生目前收集到的棋谱是25局,传闻对局2局。王先生5胜21负1和。胜率18.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24-3-16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 顾水如(让二子)    ●王幼宸
让二子          共176着
白胜5子   
1937年4月11日弈于上海榴荫书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24-3-16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新猛
林新猛(1898—1935)名是夔,字新猛。福建长乐人。清末棋手林诒书第四子。
林诒书,是清末周小松时代的二手,少年时代因为击败另一位二手英星垣而出名。但后来心系仕途,棋艺就此搁置。
林新猛少年就有弈名,1909年出版的《手谈随录》中就记载了他和李子干、吴子猷、杜伯谦、郑觐侯、朱书庄、林诒书、蒋幼士、王子蓉、周诗庭等人一起下联棋的记录。
1912年,年仅14岁的林新猛就已经达到吴祥麟让二子的水平,当时吴祥麟有1级的实力,推算这时林新猛有3级的水平。
后来高部道平访问华,先是让林新猛四子,后来减少至三子。此时比吴祥麟的棋份也就略低一筹,大致有2级水平。
个人推测其围棋生涯最好的时候应该能达到初段的水平。目前笔者收集林新猛遗局有5局,2胜3不明,胜率40%。
林新猛后肄业于复旦大学。可惜英年早逝,身后育有一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24-3-16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有卿、朱邭膏
朱有卿(1887—1935),名耀庭,浙江人。据朱有卿之子朱曾浒的文章记载朱有卿是在在1935年一次午餐会后“无疾”而终的,时48岁。所以推测朱有卿生于1887年。
朱有卿,留学于美国康乃尔大学,是土木工程系硕士。回国后成为名建筑师。为工商界多番设计大楼,业务甚忙。闲暇时候研究围棋,思路敏捷,如多加以锻炼,成就必会不凡。朱有卿每去王子晏处对垒,艺品约与差一先。王子晏当时的水平是四段,所以朱有卿大致有二段左右实力。但王子晏以艰苦得之,朱有卿则随兴而为,不受羁勒。
之后朱有卿了去杭州,主持浙江省建设。主建了首条上海至杭州的公路。
关于朱有卿去世,著名棋史家徐润周记载,他偶觉不适,延医珍视,医将出门,有卿忽说:“我的心要掉了”,医师说:“那有这等事”,言甫毕,有卿遽以心肌梗塞而终,年仅四十余。
而朱有卿的儿子朱曾浒记载,朱有卿公开说了三句话:一,国敌(指日本侵略者)当前,应一致对外。二,国人矛盾,应坐下来谈,不应杀来杀去,国民政府应先有这个姿态。三,修公路为民生是我的职责。修公路去打自己人,先撤我职,或者从我尸体上修过去。
三句话说过不久之后,在1935年一次午餐会后朱有卿“无疾”而终,时48岁。朱曾浒的叔叔在他1947年上大学前,郑重向他谈了此事,并要求他进入社会后,要调查报仇云云。可见朱有卿的去世还另有故事。
目前只发现朱有卿的棋谱1局,是在1934年10月。朱有卿和雷溥华一方,对俞冠周、王幼宸,并最终获胜,胜率100%.
朱郇膏(?—1954年4月30日),名曾泽,浙江人。是棋手朱有卿从侄。年龄和朱有卿相仿,聪慧不及乃叔,而用力甚勤。
朱郇膏主要职业是商业职员。但在围棋方面是上海的台柱子之一。朱先生在上海三十年间,和上海诸名手都有过对局。其经常去茶室与吴祥麟较量。初时吴祥麟让朱郇膏先,继而分先。吴祥麟年老,朱郇膏则愈战愈勇,终让吴祥麟先,但朱郇膏后亦贫病交迫,迫而向熟友索取指导费,逝世时年约五十。
朱郇膏在1937年时和张澹如有过对局,以1子惜败于对手。张澹如当时的水平在三段 ,即使被张澹如让先,朱郇膏也有初段水平。
1942年,濑越宪作、桥本宇太郎、吴清源等人访华。10月11日由井上一郎四段让朱郇膏先,棋份是先二,证明此时朱郇膏已经有初段水平。据说朱郇膏有日本棋院颁发的初段证书,也许就是这时所得。
10月29日,中日棋家组成大联棋,朱郇膏也参加并获得胜利。
目前发现朱郇膏棋谱2局,传闻棋谱1局,朱郇膏1胜2负,胜率33.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飞扬围棋网 ( 苏ICP备11029047号-1 )

GMT+8, 2024-6-3 22:15 , Processed in 0.157951 second(s), 18 queries .

since 2003飞扬围棋论坛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