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围棋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6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与深(陈九段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7-24 1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信人: missbear (想念熊宝宝), 信区: Go

标  题: 广与深(陈九段著)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Thu Jul 24 03:48:33 2003) WWW-POST

  
记得一次日本围棋代表团来华访问后,日本朋友谈了这样的看法:中国棋手在思考方面算得很深、很准,但与日本棋手相比,思路还较窄,不够开阔。这话对我很有启发。中国棋手自古以来最大的特点是算得深,战斗力强。翻开古谱,几乎从头至尾盘盘都进发出激战的火星,直到今天我国不少棋手还保持着祖先的这种气质。而近百把年来, 日本棋手则把围棋技术提高了很多,特别在布局、定式、序盘、形势判断等方面作了大量科学研究,开阔了思路,显示出广的优点。近年来我国棋手注意加强了广度的研究,我们与日本棋手比赛的成绩,也就越来越好了。可见:至提高我们的围棋水平,必须充分了解广度与深度的辩证关系,有意识地加强这两方面的锻炼。下面,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深,就是考虑得深,算得准;用下围棋通俗的话讲,深就是力量强。但怎样才算力量强呢?有些爱好者下棋可真有劲,这儿碰一手,那儿镇一着,人家的空非破不行, 自己的空却不容侵犯;能杀就杀,逢断必断,真有几分英雄气概。对于这样的棋手,常有一些吹鼓手、崇拜者.认为他力量强。其实这是错误地把风格混同为力量。按这种看法,那末那些下得规规矩矩、正正派派、没把握不轻易扭杀的棋手就是力量弱了?应该说,风格不能代替力量,任何风格都可以算得深,算得准。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棋手对局,一个大刀阔斧,另一个步步为营,前者程咬金的三板斧刚刚砍完,已被后者杀得落花流水。

这是因为那个棋风稳健的更有力量,真有探洗他的对手似乎商盘手筋,其实只算一步、二步,了不起再多算几步也没算深;而那位稳健的每下一步基本上都先把结果看清看透,因此一交锋对方就破绽百出,不堪一击。拿最高级棋手来说,如日本的林海峰,棋风堂堂正正,看上去也很稳健,但我认为他的力量特别强。他下的一个个棋子,好似一辆辆重型坦克,别看显得笨重,要对付它可根不容易。应当这样说;不论何种风格,到了一定水平都会有一定的深度。棋艺之所以有高低之分,首先是由于深度的不一。那末,怎样锻炼深度呢?我想应从对局、复盘和打谱这三方面势力:

对局:在水平接近的对局中,常会遇到难对付的局面。有的人反正是下卫生棋,随便扔上一个子,输了就再来一盘,这就不利于提高深度。只有越是困难之处越要想个透彻明白,才能提高。譬如遇到杀气,两条大龙各有十几气,你算了半天还没看清楚谁的气长,这时你已脑涨眼花了,然而这却正是锻炼深度的好机会:坚定毅力,严格要求,把它想清楚、算准确,你就提高了。还有面对高手,明明感到可以攻击或打入,但想到对方是强手,何必在太岁头上动土,知趣些吧,于是下了软手。这又错了。下棋时不管对手强弱,都要一视同仁,该攻击就攻击,应打入就打入,能歼灭必歼灭;至于攻杀失败了,那也说明对手确有高明之处,你也只有使出最大劲来,迫使他其冥思苦想,使出绝招,你才能从中学到本领。

复盘:对局中产生的问题,当时是不可能全弄清楚的,只有通过复盘研究,才能找出正确答案。据我的体会,有时复盘比对局的提高还大。复盘要及时,最好下完就进行,因为当时印象最深刻,而且能与对方共同研究,达到很好的思想交流。无论对布局、序盘或中盘问题,都应尽量在复盘中探讨出明确答案,这样当再遇到类似局面时就能举一反三,运用自如了。可以说,凡善于复盘的棋手,其深度必然提高较快,对局效果必然较好。

打谱:不少人打谱只是照谱重摆一遍了事,这虽也有益处但效果不大。棋谱是对奕者煞费苦心下出来的,打谱的目的是学习谱上比自己高明的地方,甚至是自己初次见识的东西。因此打谱时一定要多方研究谱着的各种变化,不但知其然,还要尽量弄清其所以然,这样收获才大、才牢靠。同时也要懂得,棋谱来源于实战,而在实战中再高的强手也可能有错着、缓着,对此也要注意研究,否则盲目照搬,还可能吃打语之亏呢。

广,就是指思路开阔。一个棋手具有一定的深度不等于具有相应的广度,而具有一定的广度就会具有相应的深度。广是建筑在深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深,那就说不上广。即便某人的思路相对开阔些,但由于缺乏深度,看不清算不准,那也只能象没有坚实地基的大厦。反之,当两人深度接近时,有无广度无疑能区别水平之高低。思路开阔的,相对说来会有较强的全局观念能攻善守,长于应付各种局势。

怎样锻炼广度呢?首先,要多找各种不同棋风的对手下棋,以避免局限性,作到见多识广。我十五岁参加上海市围棋集训,常向刘隶怀、王幼宸等高手学习,渐渐对这两位老前辈的棋艺适应了,自以为水平蛮不错了。后来同另一高手汪振雄对局,没料到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论水平汪不至于比刘、王二艺高,但对我来说,他的棋就那么棘手。后来才认识到,这就是我技术上的局限性:说明白已有了一定的深度,但缺乏广度。我小时常下“书房棋”,看谱多而实战锻炼少,对某些棋风就不太适应。后来和许多不同风格的棋手段炼之后,思路才开阔起来。

其次,还应有意识地多下各种类型的布局,运用各种变化的定式以及研究各种自己虽不愿下但实战中又会遇到的局面。如果不什么滋味都尝尝,老下自己所习惯的那一套,是不利于思路开阔的。比如定式,什么定式都要下下,在实战中运用几次,就能记住一辈子,而不要老是个二问高夹。我现在不大喜欢下定式尤其大型定式。因为大型定式往往花数十手棋,几乎占去棋盘的四分之一,这就使中盎失去了变化。然而我不愿下定式绝不是不了解定式,正因为了解、拿捏了定式,才能对付和变化,这也是有了一定广度才能作到的。有的人背了几个大斜定式的套子,布局一开始就放上两个目外,老是想让对手中圈套而获胜,这也许会给不熟悉定式的对手带来难处,对自己的提高却毫无益处。

第三,打谱不要光打自己喜欢的谱。如好攻杀就只看攻杀的谱,崇拜某个棋手就专看他的谱:这和吃饭光喜欢吃一二种莱一样,势必营养单调。要知道古今中外名手都有其特长,如能把各家之长溶于自己的思维之中,就会获得丰富的艺术营养。当一个局面呈现在眼前时,马上就会产生很多方案于你脑中,供你选择、借鉴。人们有时爱说某棋手“感觉”很好,这尽管有聪明才智的一面,但更主要的还是他头脑中有比一般人更多的知识,更开阔的思路,他的“感觉”才会较敏捷而正确。

最后,我国很多围棋爱好者,甚至已有相当水平的棋手,对局时太重实利,对厚味和外势认识不足。有的人判断形势时一点目,认为自己有六十目,对方才五十目,就以为掌握了断然优势。但实际上他的判断很可能错了,有时甚至他已输定了。错就错在没有把厚味。外势等举种因素估计进去。这既是个水平问题,也反映了思路狭窄。有人会汰“下围棋就是看谁的实地多嘛!”对的,但要懂得厚味和外势能转换成实地,或能削弱和破坏对方的实地。因此,我建议太重实利的棋手应在外势上多下点功夫。

原著:陈祖德 文字录入:漱玉清风(2003-4-29)

  

--

http://www.fun-town.com/teddyfriend/bear.jpg




[此贴子已经被阿扬于2003-7-25 9:25:15编辑过]

头像被屏蔽
2#
发表于 2003-7-24 22:46 | 只看该作者
这一篇实在太好了!我已收藏并牢记。它让我弄清了许多一直想不明白的问题。
谢谢您,tasita,这是我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送您一束鲜花表达谢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7-24 23:39:21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3-7-25 00:36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但是没懂,呵呵...或者说是似懂非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3-7-25 09:28 | 只看该作者
好文,我帮了重新排了一下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3-7-25 11:20 | 只看该作者
真的很有见的,我应该很好的体会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3-7-25 14:01 | 只看该作者
不用谢,共同进步。我了解你的感觉。我当初也是看王元讲的一盘棋的时候,突然一下有透彻了的感觉,那时候真是兴奋。回头想想,其实日积月累自然有突破的时候,能做到这点是你自己积累的功夫。这些东西只是在关键时刻帮你捅一下窗户纸。没有一定积累看了也没太大用处,水到了的话,加一刀渠就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飞扬围棋网 ( 苏ICP备11029047号-1 )

GMT+8, 2024-11-28 00:43 , Processed in 0.145673 second(s), 20 queries .

since 2003飞扬围棋论坛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