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围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870|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吴清源先生的强大之处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14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段时间有点空,把吴老的细解重新捡起来打了几局,意外的和很早前模模糊糊的印象不同,怎么即使是在车祸前吴老的一些对局也是先落后然后逆转的呢?很早前对吴老模糊的印象就是布局到序盘特别强,早早的就可以确立优势,然后再转换几次瞬间缩小棋盘简明的就赢了。但打了细解中对坂田的几局,不少都是布局阶段就因某新手不成功而导致劣势,后面感觉很艰难才一点点扳回,但有时又因出现败着而使好不容易扳回的局面再次输掉。而且对照坂田自己书中的解说,应该也是比较客观的。更何况吴老的自解也是如此评价,说明并不存在因棋手间棋风不同导致的形势判断不一样。尤其好些对局中吴老自己也评价序盘早早出现恶手导致苦战。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十番棋后吴先生总之有点提不起精神来吗?不懂。因个人棋力较差关系,十番棋没有细解我几乎看不懂多少。但就吴先生的细解而言,还是感觉对坂田的几局最为激烈精彩,尤其是一期名人战执白对坂田一局,那种双方竭尽心力避开对方调子的激烈气氛,每打一遍都能感受得到。问题是巅峰期对上吴先生都不落下风的坂田,怎么就被林的粗线条给打败了呢?我特意找出林细解的对坂田几局,怎么也体会不到吴-坂田的那种紧张争斗,好像不知道怎么坂田就输了。巅峰期的坂田对上林肯定是榨出最后一分力量了吧,难道林的细算+大局就比吴先生的都好?想不通……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期名人战那局中,“你想这样我就偏不让你如意”,几乎每手都如此争斗,那种气合真是气势非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猜想坂田的最大特点是局部算路很深,经常是妙手连发来获得优势。赵治勋也提到过坂田对高川的胜多负少是因为手筋收官打败了计算收官。坂田应该就是一路追究到底的棋风,他自己也提到过把收官看成中盘的延续。赵治勋也提到过当时有坂田“贪得无厌”的说法。可能就是针对当时棋界顶峰的坂田,年轻时候的林海峰养成了本手+忍耐的棋风,靠厚味在中后盘追赶。因为坚实的自补,即使是坂田也没什么好的办法。但我还是无法想象出为什么唯独林海峰能做到这样,别的棋手怎么就不行呢?不是说日本的棋很多都推崇厚味、追赶的棋风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能单纯说时间的影响吧,以前韩国人的搅现在不也没优势了吗?大家都会搅,反正就拼时间短的混战模式下谁最后打勺子。同一规则下这也没什么不公平的。只能说时间到3小时和以前8小时的下棋模式不一样了,要说算得深算得广,我看坂田和吴那时候时间充足这方面倒是更有优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逢芳必点 发表于 2017-10-16 20:43
柯杰的算路并不一定强于吴和坂田    但不同的规则赛制会产生不同的下法风格    许多方面也不具可比性 ...

对啊,我也一直比较的是同时代同规则的人。林和坂田是同一规则下的。并没有拿今人和他们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说不合理,倒是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的大头衔战,那么充足的时间,却回避战斗大家铺铺地板就算,那才是不合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最好奇的还是从技术角度分析何以林能克制住坂田,都说林的二枚腰韧性好难以击倒,可似乎在和坂田的对局中我理解不了怎么个局势落后下扳回来的。似乎也没像吴先生那样竭力的苦战啊。限于棋力低,只能请教大家了。还望各位多谈谈。拜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吴先生和林海峰的细解各自煌煌12大本,却偏偏都没讲解最巅峰期的对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李巅峰期的时候并不惧怕战斗,对付乱搅照样可以拿下。虽然我理解不了是怎么个功力深厚遏制住比如曹、刘、小李等的杀力的,但看了《不得贪胜》后倒是感受到一点大李的坦诚:大李自己说的很诚恳,他应该是把专注力和意志力发挥到了极致,但这种做法必定无法持久,辉煌了十几年已经很了不起了。大李自己的偏头痛应该也是这个原因。3个小时的赛制确实乱战才是最佳策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7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修业之道 发表于 2017-10-16 21:45
这个,我辈不敢妄评吧。何况八十年代后期日本仍是世界最强,六超中年龄最大的大竹92年还拿了富士通杯冠军 ...

六超后期的头衔战,已经演变成类似于武侠小说中的拼境界,“你遥遥一点欲封我几大穴位,我身法一变还以一掌逼你变招”,就那么引而不发大家含蓄来含蓄去,到了90年代开始碰上韩国流,你说他怎么怎么无理,可硬桥硬马你已经拿不住了。大李的棋是经过乱战淬炼出来的,而当时中日棋手没有,要不怎么恐韩那么多年呢?确实棋形上的熟练度敏感度差不少。你说说你修为深境界高招式精妙,可惜老不比武,人一手快剑照样封你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7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式观战记我其实一直看了感觉不太适应,充满了日本那种浮夸的描写,十番棋偶见的一些如此,棋圣战的也是。类似于现在的炒作吸引眼球,但自身的价值确实几近于无。不过这也是日本人的特点,没法说什么。怪不得赵治勋书中说从来不看棋评:“赵君的局势危险了?看到这句话真想对那位先生说要不换我们来下下?”。日本那种特殊的文化对围棋的影响也是,容易走极端,且畏惧权威等级森严,从众心理太顽固。吴先生那个著名的扳打就是例子。对局上条条框框太多,这也不能下那也不能下。推崇那种所谓的“艺术”最后就是两日制比赛三十几手后开始收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7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修业之道 发表于 2017-10-17 12:38
一味地贬低别人并不能抬高自己。何况中国围棋能全面抗衡日韩这才几年?也没这资格。至于围棋文化上,就别 ...

新闻棋战由报社主办,为了销量而炒作无可厚非,怎么写有冲突怎么好,从客观上来说也培育了社会上对围棋的兴趣。不过你猜棋手本人在看到那些观战记或棋评的时候心里怎么想?无非是为了维护整体的氛围而沉默。
有围棋文化的存在,不过说到底围棋还是个竞技游戏,胜负最能说明一切。从日本到韩国到中国的交棒本身就体现出来了。我想相比传统,日本棋界从上到下更想要的还是国际大赛上堂堂正正的赢棋吧,可惜如同所有变革一样,阻力太大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飞扬围棋网 ( 苏ICP备11029047号-1 )

GMT+8, 2024-5-4 16:39 , Processed in 0.126249 second(s), 19 queries .

since 2003飞扬围棋论坛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